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政府应急与“专家休息”何干

2013年11月04日 15:2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专家休息”背后的应急乏力,表面上是应对盲点,实质上指向了相关部门的态度不端。对百姓关切如此漠视,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摆设,再完备的预案也只会空转。按说,日常性的政府应急,应该是随时可以启动的,这与“专家周末休息”无关。平时一切无事,自可安然高卧,但特殊气象事件一旦出现,那就必须“各就各位,不得有误”。

  11月2日的雾霾,让南京市“全城迷失”,而当地环保局对媒体污染关切的回复,更让人感觉如堕云雾。

  当日14时,南京市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175,中度污染。有媒体记者随后联系到南京市环保局,期待了解空气污染状况。但环保局的答复“很淡定”:周末专家休息,无人回答雾霾问题。

  专家休了班,政府就失语,这是个让人“感觉很神伤的逻辑”。城内大雾弥漫,呼吸不畅,难免人心浮动:这雾究竟什么程度?由哪些微粒成分造成?还要持续多久?对出行和健康影响多大……就在这些疑窦等待权威纾解的时候,“不幸”碰上了专家不在岗的周末。于是,网络上一片激愤之声。

  该埋怨专家吗?专家就得个个铁人,周末也得连轴转?显然,人们对“专家周末休息”的反弹,并不就是对“专家周末到岗”的苛求。在这里,公众情绪的聚焦点更在于,当着“雾霾锁城”的特殊情况,有关方面的“应急启动”和“信息通告”何以不见踪影。换句话说,专家回了家,政府的应对不能缺席。

  也许,在当地环保部门看来,既然“大雾年年有”,神经“过敏”自无必要。但今年的情况真是不容乐观。已有权威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另有权威人士近日指出“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都是世界第一”。

  当此“环境危机”紧要关头,身系监管保障之责的环保部门,仍是“淡然处之”,拿“周末”“休息”说事儿,不见半点应急的意思,难脱渎职之嫌。

  面对空气污染事件,政府的应对不是“天气预报”这么简单,信息传达、分级预警、疏导救治等环节,都要纳入“应急体系”之中。这其中,专家的作用不可或缺。首先,“专家参与”是公共决策环节不可或缺的智囊借重; 其次,“专家解读”是公共事件中百姓科学自救的重要参考。碰上大雾迷城的时候,专家却“宅”了起来,日常工作制度如此不健全,暴露的不是专家的错,而是一个巨大的应急盲区。有此盲区,这次可能因雾霾信息不畅,导致政府失判,市民无着;下一次可能就是洪灾、震灾等巨灾面前的应对失据,损失巨大。

  “专家休息”背后的应急乏力,表面上是应对盲点,实质上指向了相关部门的态度不端。对百姓关切如此漠视,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摆设,再完备的预案也只会空转。

  按说,日常性的政府应急,应该是随时可以启动的,这与“专家周末休息”无关。平时一切无事,自可安然高卧,但特殊气象事件一旦出现,那就必须“各就各位,不得有误”。(评论员 肖明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