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新闻发言人不该不发言

2013年11月15日 13:2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多名前任或现任国家部委、央企新闻发言人齐聚 北 京 大学。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 卫 民 坦言,新闻发布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发生突发事件后,确实还有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新闻发言人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权威信息缺失或出现雷人雷语,引起社会质疑。

  新闻发言人制度常态化,公众通过新闻发言人的披露,得以了解政府运作的诸多重要信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知

  情权。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各部门的全面推行,也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不过,新闻发言人在发言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不发言的情形,即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若听任这种不想说就不说的现象持续蔓延,要么消极发言、选择性发言,要么名为发言实则封堵,不仅不能消除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还会抵消掉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取得的信息公开成果。

  作为个体的新闻发言人,当然有必要提高媒介能力和表达水平。一方面,要掌握更专业的技术水准和更娴熟的应变技巧,既要对所发布的内容了然于胸,也要掐准社会公众的关注

  焦点;另一方面,也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信息公开进程,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诉求。

  当然,关键还是要加快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以制度的力量消除新闻发言人不愿说、不敢说乃至不知道说些什么的焦虑。很多时候,不想说就不说的症结,并不完全在于个人,而在于一些规定。新闻发言人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备的制度。其中应该包括,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厘清政府部门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具体内容。比如,公共政策的出台程序、进展情况、风险评估,还有突发公共事件的即时信息披露、责任认定、对其他社会成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其他公众可能需要知道的情况等。这些内容一定要具体、清

  晰、可操作,不可模糊含混。

  良好的制度环境还包括各地各部门负责人对信息公开的敬畏。实际上,很多新闻发言人之所以成为机械的背书者,与这些部门的长官意志密不可分。这也是此次新闻发布论坛形成的共识,强调新闻发言人培训应拓展到党政机构一把手的深意所在。一把手不能凌驾于新闻发言人制度之上,甚至阻碍信息公开。

  当下,中国社会的媒体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渐发达的网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以往那种完全依靠发言人选择乃至封锁信息的情形不复存在,发言人不说,媒体和网民都会质疑,只能是延误最佳的信息发布时间,在引发公众不信任的同时,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总而言之,与其不说,还不如及时说真话。(胡印斌)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