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预防艾滋病组织首获“合法身份”(图)

2013年11月29日 10:49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民间预防艾滋病组织首获“合法身份”(图)
贾汝乾完成了“同行防艾中心”的登记注册手续 新媒体记者 宿万超

  11月8日上午,民间防艾人士贾汝乾走出贵州省民政厅,他刚刚完成了“贵州同行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在政府各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最后一道手续。这是贵州省第一个在民政厅登记注册成功的民间防艾组织,标志着贵州民间防艾首次获得官方认可。

  “没想到非常顺利就办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开展小组内部工作的事情。”兴奋之余,贾汝乾还有些许期待。

  创立之初:

  追着别人发资料

  一张桌子,七八把椅子,墙上贴着宣传标语和活动照片,一间标明“快检室”的屋内,摆放着很多资料、试剂和安全套……这个还兼顾着居住功能的房间,就是贵州同行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同行防艾中心)的办公室。

  同行防艾中心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约20名主要成员,贾汝乾就是其中之一。组织创始人胡绍源从事防艾工作数十年,退休前曾任贵阳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2003年前后,胡绍源研究发现,在性工作者、流动人口等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很低,高危人群出现在男同性恋者中。于是胡绍源将防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这部分人群中。

  2005年初,胡绍源邀请了一个同事和本地的一位志愿者,几个人组成了同行防艾中心的前身。

  同行防艾中心的志愿者之一“流浪”讲到了当年的经历:“2005年12月1日,我们在人民广场发放防艾资料和安全套。我们几乎是追着人家,但都没人敢接,大家似乎都觉得接这个东西就是伤风败俗。”

  情况也在发生变化。“2008年的时候,我们再去的时候,情况就好了很多。到去年12月1日的时候,带去的安全套全部发完了。”流浪说。

  工作开展:

  确诊后他哭了整晚

  在胡绍源看来,政府和民间组织在防艾事业上各有所长:政府有财力和物力做大量的防艾知识普,并且提供医学专业支持,而民间组织更易于于针对边缘人群的开展防艾工作,比如高危人群、共用针筒、男男性行为等。

  同行防艾中心依靠人脉资源,经常到同性恋夜店等地进行宣传。流浪说:“我去酒吧发资料和安全套,经常有人过来问我今天带了宣传册来没有。”

  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疾控中心的支持。2012年,贵阳市疾控中心为贾汝乾做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艾滋病快速检测培训,并且提供了大量相关检测用品,快速检测也成为了同行防艾中心提供的服务之一。2012年同行防艾中心为500多人提供了快检,其中38人疑似感染,最终疾控中心确诊37人。

  “因为医院、疾控中心的检测都是实名制,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去。我们会尽力劝说疑似感染的人去疾控中心检查,但我们提供的检测是匿名的,所以我们的工作算是一个补充。”贾汝乾说。

  贾汝乾说,艾滋病的确诊,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很多人对于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患者的痛苦无处倾诉,甚至对家人都不敢提及。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人在我们这里做完快检之后,又去疾控中心做检查。在确诊的那一天,他拿着确诊报告单到我们办公室来,我们看着他哭了一个晚上,整晚都陪着他。后来他走出了心理阴影,还加入了我们的志愿者行列。”

  未来期望:

  得到更多社会认可

  贾汝乾在2010年加入该组织,今年正式接手了核心工作。

  对于同行防艾中心来说,一度面临的难题是,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而无法接受公开捐赠:“曾经有一些热心的企业想捐赠,因为我们无法提供任何票据,最终只能作罢。我们都是靠一些志愿者和热心市民的私人捐赠,但这也是极少的。”

  除了少量的捐赠,很多志愿者常常拿自己的工资来做防艾的宣传工作,流浪说:“我们几个骨干的志愿者,没有哪个有存款,别人可以买车买房,我们什么都买不了。”

  这次注册成功之后,接受捐赠的问题迎刃而解。“之前的活动经费,基本都是来自于国家项目经费以及省市疾控中心经费的支持。”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贾汝乾希望有一些不同领域、更专业的人员能加入进来:“我们想在相关专业人群里面,多吸收一些志愿者,也希望能多参加一些疾控中心组织的培训,提高我们志愿者的干预技巧。”

  当被问到对将来的期望时,流浪说:“我们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能有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的工作。”(文中“流浪”为化名 新媒体记者 丁师原 宿万超)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