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阳:五年投800亿元 优化交通

2013年12月09日 15:14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嘉宾胡欣(右一)正与读者通过热线交流

  贵阳市开展“交通大家谈,畅通你我他”活动以来,市民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昨日,本报邀请贵阳市规划局市政交通处处长胡欣,做客本报“星期天特别服务热线”,继续就贵阳市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与广大读者网友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及建议。

  本报讯 昨日,贵阳市规划局市政交通处处长胡欣做客本报“星期天特别服务热线”,就近期舒缓城市交通压力所涉及到的规划方案,与市民网友交流。胡欣提到,今后五年贵阳市将投资800亿元,改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嘉宾胡欣说,过去五年,贵阳市实施畅通工程一期,投资400多亿建设“三环十六射”骨架路网,贵阳市空间得到了扩展,交通得到了疏解。但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系统,机动车不断增长,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交通治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

  “今后五年,贵阳市将启动畅通工程二期方案,预计投资800亿元。”胡欣说,投资的800亿中,轨道交通建设占据了一半的投资资金。另外400亿将用于优化发展路面公共交通、大力建设1.5环道路立交建设、打通十余处“断头路”促进微循环、优化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疏解老城区功能与人口密度等方面。

  互动环节中,市民提出将火车站高架桥打通连接营盘路,缓解沙冲路与解放路的交通压力;电视机厂十字路口人流车流量大,应建高架桥、下拉槽等立体交通设施;一环附近交叉路口多,可通过立交连接,缓解路口拥堵状况等建议。

  胡欣表示,市民的建议很好,都在畅通工程二期的规划范围内,将逐步进行。

  另外,也有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城市道路不做好长远规划,避免交通设施重复建设?

  胡欣解释说,规划部门一直主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同步完善,避免道路建好又来改造。但由于资金不足、条件限制等原因,出现了市民反映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加大管理力度,尽量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本报记者 李强 李慧超)

  地下通道为何深

  市民问:贵阳市有些地下通道阶梯太多,老年人或是残疾人行走都不方便。为什么要设计这么深的地下人行通道?

  胡欣答:贵阳市较深的地下通道大都在中华路沿线,而该路段又是贵阳老城区的交通大动脉,地下管线大通道。因此,在当初建设地下通道时,存在两个困难:一是不能阻断交通,二是不能影响管线。为了克服这两个困难,所以才将地下通道挖深,并用升降平台等设施进行弥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通行。

  目前,贵阳市老城区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人行天桥和过街地道接近80座,按照规划,贵阳市老城区还将在近期新建10座、改建15座人行天桥或是地下通道。计划新修的地下通道包括老东门处、河滨公园处、解放路空招处等。达到平均1平方公里有2至3座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密度基本达到香港的水平。

  公园路怎么改造

  市民问:公园路改造,具体要扩宽多少?改造之后,能不能不修住房或是写字楼,增加绿化或是广场?

  胡欣答:公园路进行改造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园路是轨道1号线的配套设施,路面太窄,地面上的房屋过多,地下无法承受,因此需要拆迁扩建地面道路。此外,公园路将规划为贵阳市的主干道,总宽度要达到33米宽。

  在畅通工程二期,我们将扩建道路及打通一些断头路,在这些区域范围内,将不再规划建设住房及写字楼。主要原因是,倡导“疏老城、建新城”的方针,将拆迁的居民回迁至观山湖区等地,降低老城区的人口密度,缓解老城区道路拥堵现状。

  打通17条断头路

  市民问:贵阳市存在不少“断头路”,有没有规划打通这些道路,方便老百姓出行?

  胡欣答:目前,规划部门梳理出老城区共有70多处“断头路”,纳入畅通工程二期的建设路段有17条。

  其中包括打通南衡街,使文昌南路与富水南路形成微循环;箭道街打通连接青云路;延安东路师大附近丁字路口,要打通连接北京东路、新添大道,形成贵阳市又一向北方向的大循环。

  轨道交通站咋设

  市民问:贵阳轨道交通建设,我们都非常关心,但是在我们脑海里,就连轨道交通站点的外貌都没有,能不能给我描述下?

  胡欣答:轨道交通在老城区,都是在地下通过。单从地面外貌来看,就像是地下通道一样。在轨道内部,将分层进行建设,有售票大厅,还有站台等。用以后要修建的中山路站来说,乘客出站后,可以通过几个路口到达地面上的中山西路、公园路,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都有地面公交,可以方便乘客换乘公交车前往每个方向。

  另外,轨道交通站点的设计,主要是在人流量大的居住区、商业圈、办公区,这样能充分体现公交都市的便捷性,倡导市民公交出行。

  本报记者 李强 李慧超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