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日报:雾霾唤醒的敬畏和反思

2013年12月10日 10:1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冷空气到来,持续一周的雾霾正逐渐消散,交通出行恢复正常,学生也重返校园。但这场雾霾留在人们心底的阴影,却远未彻底消失。

  面对“十面霾伏”的凄惶之感,“自强不吸”的呼吸之痛,省环保厅信息中心主任何春银说,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这是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提高的表现。以雾霾为代表的突发环境事件,提醒人们深入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正义、环境伦理和公民意识等一系列问题。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说,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环境问题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回避不去的话题,都是一个坎。同样的事件,60年前的伦敦经历过,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也经历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运行质量,实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呢?何春银认为,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只是经济和环境冲突多棱镜的一面,而本质是利益冲突、健康权利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导致湿地资源大量破坏,自然湖泊甚至全面干涸,汽车业无节制发展造成交通拥堵、排放失控。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有钱人要住郊外大别墅,买车都要大排量。无论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还是这种为众人追捧羡慕的美国式生活方式,都值得深刻反思。

  人类对环境和经济如何平衡协同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经济至上的20世纪,经济是老大,发展经济似乎包含了其他一切事务,对粗放式扩张的限制较为软弱。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不是经济的一个子部门,反之,经济才是环境的子部门,环境和自然生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承载力。长期超过环境承载负荷的发展,就像高速公路限速120,而你一上去油门就猛加到180,迟早会翻车甚至车毁人亡。

  “如果只为眼前利益,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持‘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还不怕,什么都不怕’的心态,这样的发展观最可怕。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时,必须持有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对道德、法律和社会舆论的敬畏之感,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望着窗外仍未完全消散的雾霾,何春银感慨万千。(陈志龙)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