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借贷灰色“资金链”背后:放贷者多是老人

2013年12月17日 11:0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屡屡诱发集资诈骗纠纷 专家认为最大症结是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间借贷这条“链条”究竟如何形成、运转?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图 本报记者张丹

  “现在几乎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借钱不用还钱!”10月18日,当记者提及民间借贷,河北邯郸的律师孙广林这样说。

  “资金链”印象:

  高额利息的诱惑

  孙广林告诉记者,尽管他已经在家中做了诸多的相关“宣传”,但就连自己的妻子也经不住高额利息的诱惑,将眼光投向了民间借贷。

  邯郸市民王勇回忆说,原来,他朋友的父亲在借贷的链条中,扮演了其中“一环”的角色,在将亲戚朋友的钱集中起来,全部投入到更高利息的“项目”时,上家融资的老板“跑路”了,不但自己的钱卷进去了,亲戚朋友的钱也没有幸免。

  “资金链”形成:

  或有或无的“项目”

  正如王勇所提到的,所有资金“链条”的一端,总是连接着或有或无的“项目”,成为最初开始的地方。

  邯郸66岁的老人韩继玲告诉记者,他是从一位好友那里知道的“发财”门路,天津蔬菜大棚的“项目”融资,每期有50%的收益,三个月一期,只要滚上两轮,就能够凑够女儿换肾的钱。

  他“介绍”说,在2009年的6、7、8三个月间,一共分5次投入了23万元,当9月份他等待着收回第一笔借款和利息时,才得知公司已经“不复存在”,而所有借款也打了水漂。

  邯郸广平县的吕善军介绍说,他通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用建立农村合作社的形式,一共发动了一百多人投资到这个项目当中,每家出资的金额大约在两万到三万,尽管每家出资不多,但是集中起来,就能够“办成大事”。

  “这就有点像传销,都是通过熟人关系进行吸储,只不过传销吸纳的是‘人头’,而它吸纳的则是‘资金’。”孙广林说,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点来进行非法集资,隐蔽性很强。

  “资金链”背后:

  老板和老人的推动

  针对民间借贷的案例特点,公益律师李刚告诉记者,由于实体制造业企业不景气,导致这些企业的老板们纷纷将资金转移出来。

  除了这部分出钱投资的老板之外,律师孙广林接触到的案子则更加普通,“主要都是老年人”。

  他解释说,老年人手里有闲钱,投资股票老是担心被套,投资黄金又摸不清这潭水有多深,所以将目光投向了民间借贷业。但这样的心态反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在高额的利息面前更加具有吸引力。

  此外,他介绍说,一些曾经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老人,似乎并不会怀疑这些大“项目”的真实性,加之自己曾在政府工作,觉得应该不会被骗。也正是这层光鲜的“政府背景”的外衣,让这些公司的“项目”更加可信并具有诱惑力。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