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代人的婚礼变迁:从摆渡来喝喜酒到马代蜜月

2013年12月20日 13:39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三代人的婚礼变迁:从摆渡来喝喜酒到马代蜜月
韩家四世同堂

  怀着即将做爸爸的喜悦,韩飞每个周三都会陪着妻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小心地呵护着妻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韩飞和妻子今年4月30日完婚,之后夫妻双双飞往马尔代夫,度过了10天的蜜月假期。时隔半年,回忆起这场婚礼,小两口的嘴角仍然荡漾着甜甜的笑容。

  “想想我们那时候的婚礼……那可不能比。”在杭州王马社区,韩飞的爷爷韩兆安说。在这个大家族里,三代人婚礼的变迁,书写着这个时代的变化。

  上世纪40年代:几块钱办了一场婚礼

  像许多老杭州人一样,韩兆安和老伴儿华爱香从出生、工作、恋爱到结婚、生子,一生的轨迹都在杭州。

  韩兆安老人91岁,出生在杭州新桥横街11号,而老伴儿华爱香87岁,出生在萧山农村。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了65个春秋。

  两人年轻时都在杭州棉配厂上班,华爱香是丝绸工,韩兆安是机修工。两人每天出入同一个厂房,时间一长,慢慢发展成了恋人。

  1948年,两人恋爱3年后结婚。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婚礼办得简单朴素。

  “没有花轿,没有鼓乐手,甚至连结婚证也没有。”回忆起当年的婚礼,韩兆安老人说,那个年代结婚,一点都不像电视剧里渲染的那样浪漫,因为国家没有解放,大家都穷,没有多余的钱。

  韩兆安还记得他们当时的婚房,一间10平方米大的单间。那是单位分配给职工的出租房,几户人家合用厨房和客厅。韩兆安说,那时的杭州几乎没有楼房,都是住瓦房。

  “好在公共空间比较大,我们把房子布置了一番,请来了邻居、同事和双方的亲戚、朋友,还有她(老伴儿花爱香)的小姐妹,满满凑了10多桌酒席。”

  韩兆安说,要说酒席其实也算不上了,因为没有桌子,大家就凑着一个大锅,围起来吃了一顿午饭,饭菜也是最寻常的大锅饭。

  吃过午饭,婚礼就算结束了,华爱香的亲戚开始动身回家。亲戚们都住在萧山,是步行来参加婚礼的,走一趟要走1个多小时。

  那时候钱塘江上只有一座桥,就是现在的钱塘江大桥,但是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了,老百姓过江只能乘坐渡船。渡船到下午5点就停开,亲戚们吃完午饭就得匆匆往回赶。

  回想起当时的婚礼,两位老人估算了下,大概就花了几块钱。除了请客吃饭,最大的开支就是新娘身上穿的白色婚纱,和接新娘时的一辆小轿车,不过都是租来的。当时也没有照相馆,没能留下一张结婚照是他们最大的遗憾。

  上世纪80年代:婚礼比上辈人“阔气”不少

  在那间小出租房里,夫妻俩生活了30多年,先后生了5个孩子。房间面积不够,他们就往上拓展空间,当时一家人都睡架子床,一层一层地往上叠。

  一直到1983年,棉配厂给职工们分配了新房,地点在姚祥寺巷45号,是几幢6层高的楼房。

  “其实那个时候,孩子们都长大了,只有小儿子还没有结婚,这个房子就留作他的婚房了。”韩兆安老人说。

  小儿子叫韩泽辉,当时在杭州百货总公司上班,属于国有企业职工。90年代企业改制,百货公司也随之消失了,现在他在秋涛路的批发市场工作。

  韩泽辉结婚时28岁,妻子叫朱丽娟,也是杭州人。朱丽娟还记得他们结婚的日期是1983年12月28日。

  “那天我穿了一件棕色棉袄,外套一件红色缎子。因为老一辈人的迷信,我们婚礼的日子选在年底一个双数的日子。”

  朱丽娟说,结婚时新房还没有装修好,他们就在西湖区租了一幢独栋小楼房办喜酒,婚礼过后他们还在那儿住了三个月。

  婚礼办了两天,第一天是男方的亲戚过来,第二天是女方亲戚。酒席也是按照老一辈人的规矩,办了18桌,每一桌坐10个人,上18个菜,包括8个冷菜和10个热菜。

  婚礼过后,小两口去桐庐韩泽辉的哥嫂家里玩了三天,“按照我儿子这代人办婚礼的说法,我们当时去桐庐应该算是新婚蜜月旅行吧。”朱丽娟开玩笑说。

  虽然婚礼也比较传统,但是相比上一辈人,朱丽娟觉得已经“阔气”了不少。“暂不说酒席更加丰富了,就是当时流行的缝纫机、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四喇叭这些时髦玩意儿,我们结婚时也都有。”

  更让朱丽娟觉得知足的是他们还拍了结婚照,留下了一生中最甜蜜的时刻。朱丽娟从家中床头柜里拿出一本影集,里面有不少黑白照片,也包含他和丈夫婚礼当天拍的。那是一张全家福,一大家子人站成三排,个个脸上绽放着笑容。

  第三代人的婚礼:喜庆和浪漫最重要

  时间的指针转了无数个轮回,转眼三十年过去,又到了朱丽娟的儿子这代人操办婚礼了。

  今年4月30日早上8点,姚祥寺巷45号韩飞家楼下,6辆奥迪婚车装扮得格外喜庆,徐徐开往流水东苑一处居民楼下迎接新娘。

  新娘方静穿着白色婚纱,等待新郎的到来。而韩飞想要接走新娘,必须经过四道考验。

  四个难题都是事先保密,新郎被要求说出新娘的手机号码、新娘的“尊称”以及找到被伴娘们藏起来的鞋子等。

  伴郎伴娘们以故意“刁难”新郎为乐,也让迎接新娘的过程变得欢喜有趣。

  “折腾”到10点钟,新娘才被允许抱出闺房,送到新郎的婚车里。之后婚车开往王马社区水陆寺巷新郎父母和爷爷奶奶居住的房子里,一对新人给长辈们敬茶。

  敬完茶之后,亲友们参观了婚房,接着到预定的“庆春人家”吃午饭。午饭过后新郎新娘到钱江新城拍照,留下最美好的纪念。

  下午4点钟,婚礼的高潮部分开始了,所有的亲友来到酒店,举行仪式。新郎新娘站在舞台中央,在婚庆公司的主持下,喝交杯酒、交换戒指、邀请双方父母上台,接受所有亲友的祝福。

  婚礼过后第二天,一对新人飞往马尔代夫,享受了10天的新婚蜜月。

  韩飞说,他们的婚礼与父辈们相比,增添了不少浪漫情调。比如说租婚车、请婚庆公司主持、全程摄影摄像、布置会场,以及之后到马尔代夫新婚蜜月,这让小两口的婚礼更加喜庆浪漫,也更加珍贵难忘。

  不过在开支方面,韩飞也坦言花费更多,但是他认为都是必要的开支,不主张铺张浪费。

  “这个年代有钱人很多,一场婚礼办下来花费没有止境,有的人一场婚礼花销几百万、上千万元,也有人不愿奢侈,只要场面过得去就好。”

  韩飞说,他们的婚礼和杭州大多数人一样,属于过得去的那种。他认为婚礼主要是夫妻两人的感受,毕竟结婚是一件终身大事,浪漫、喜庆才是最重要的,他不主张动辄花费十几万元。(记者 汪洋)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