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抄”出来的公务考察新思路

2013年12月23日 13:34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温州教育局包括局长在内的6人“因公访问”团,在其材料及考察报告公示后,招致网友质疑:花费30万元的出访成果,竟是一篇“东拼西凑”的9000字考察报告,内容均涉嫌抄袭网上现成资料,莫非考察的是百度和谷歌?

  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网友们皆有出处的有力质疑,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遗憾的是,纵然自称审批把关严格控制堪称全国最严的温州,目前其官方对此的回应,除了反复强调该团出国审批的程序没有问题外,却没有就网友质疑的报告内容抄袭有所提及。

  “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早已成从中央至普通民众上下一致力求遏制的重点领域。中央曾下达严令,其中要求“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长久以来,传统的出国公务考察早已沦为个别人员旅游、购物、玩耍的“灰色福利”。严控公务考察,其实质是要控制个别人员假公济私,而让花费纳税人钱财的公务考察能够回归其应有的名副其实。

  目前看来,出国考察的规模确实已有较大缩减,但实际考察内容和效果,也就是我们努力用严格程序以保证的“执行效果”,普通公众一直无从监督。所以,幸得温州的公开公示,让这篇抄袭报告,暴露出“公务考察”问题依旧的冰山一角。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但凡一处有假,就完全可能怀疑你处处作假,报告作假,那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其公示内容上堂而皇之的出行目的及实际内容是否存真。更遑论,即使派出机构用心良苦,但一群只能用抄袭报告来交差的访问者,是否真正能从考察中受到启发,并将所学用之于民呢?

  名不副实的公务考察不仅浪费纳税人的信任和钱财,且在体制内部也制造不公。公务员队伍里,绝不乏真正有理想,有抱负,愿意将所长造福社会之人。在公务考察因规模缩减而机会弥足珍贵之时,让一些能力不足、精力不济或者心思不在之人去滥竽充数,实则挤占了那些有志之士的机会。对这样“人神共愤”的作假行为,不能仅满足于前期控制,更要加强后期监督及事后惩罚的力度,以巩固“严控三公”的成果,让人民看到管理机关革新的诚意和决心。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别官员抄出来的公务考察报告,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过去的公务考察,产生于信息闭塞、资源无法共享的封闭境况下,公务考察无异于成了“近距离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惟一渠道。但上述抄袭“成果”证明,在互联网发达至今的技术条件下,即便不能亲涉当时当地,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电话访问等多种现代手段快速获取相关资料,且效率和成本远优于漂洋过海辗转抵达。无需浪费就可以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效果,理应成为公务机构的管理共识。如此,有限的公务考察就更应用在刀刃上,且刀刀须见真章。(曾茜 成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