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古浪移民:“搬”出来的好前景

2013年12月23日 15: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对甘肃古浪县西靖乡感恩新村“新”村民鲁宝山来说,守着几亩“十年九不收”的薄田勉强度日的时光已经彻底成为记忆。

  被当地人称为“金色大道”的武威金大快速通道边上的一片崭新民居,就是鲁宝山的新家所在地——古浪县黄花滩扶贫开发生态移民区。初冬时节驱车驶入,移民区新居林立,炊烟袅袅,幼儿园、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远处的产业区,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外,还有村民冒着严寒赶工搭建钢构暖棚。

  鲁宝山家的西红柿大棚当年就见了万把元的效益,“这是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他盘算着来年再养些羊,这样日子就能更宽裕。

  古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鲁宝山的老家黑松驿镇西庄子村地处古浪县最贫困的南部山区。当地平均海拔25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

  “最好的年景全家4个劳力全扑在地里,毛收入也不过8000元。”鲁宝山一年到头在工地上打工,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家里几代人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修房的法子无非是铲下旧土,覆上新泥。孩子上学少说得徒步1个小时。“村里女子赶着往外嫁,男娃说不上个媳妇,为200元的低保能打起架来。”想起过去的日子,鲁宝山止不住唏嘘。

  艰险的生存环境让“搬下来”成了山区群众的愿望。2010年,根据武威市“下山入川”工程的统一部署,古浪县谋划了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感恩新村社区是该项目的第一个移民新村。2012年,整合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公租房建设、整村推进、土地整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易地占补平衡等项目资金1.3亿元,感恩新村建成。当年年末,鲁宝山和其他900余户来自山区47个村的贫困群众一起搬进新居。

  搬下来之后,能否留得住成了新课题。搬下来只是解决了生存条件的问题,要留得住必须解决发展的问题。“搬家是‘挪穷窝’,‘治穷根’还要靠产业。”古浪县县委书记马国荣告诉记者。因此,在建设之初,古浪县便找来当地种、养的产业带头人在移民区培育适宜产业,移民和后续产业同步推进,建房和建棚同时进行。

  “移民入住之时,占地100亩的20座示范日光温室里的西红柿苗已有半人高,让他们看到了产业的雏形和发展的希望。”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古浪最早从事日光温室种植的产业带头人胡万年不但为群众建起效益不菲的大棚,还找来了内蒙古的客商,为种植寻得稳定的销路。如今,日光温室种植、暖棚养殖都正在成为移民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

  马国荣说,黄花滩区域的8.62万亩土地未来将建成北部生态移民开发区,安置南部山区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4万贫困群众,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现当地贫困群众治穷致富的目标。(记者王博、黄文新)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