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日报:堵住“夺命快递”背后的制度毒源

2013年12月23日 16:31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广饶县居民刘兴亮收到一件散发着异味的快递,当晚10点多,他在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在此前后,两位山东其他地方的网购客和山东潍坊圆通快递下属公司7名员工也先后染病入院。事后查明,这个“夺命快递”是在投寄过程中受到了污染。(《新快报》12月22日)

  “夺命快递”击倒的不仅仅是一个刘兴亮,更是整个快递行业的制度防线。我国早就要求快递实名制,需要寄件人能够证明其所寄物品不属于违禁物品。但从现实来看,这一制度早已沦为了花瓶制度。

  被漠视的除了监管制度,还有企业的良知和公共安全。早在28日晚,涉事快递公司就已经发生员工中毒事件,然而涉事企业并没有迅速查明原因、及时通报,而只是对疑似问题快件进行了隔离,并将大多数已被污染的快递发出,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涉事快递公司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突发事件的拙劣处理方式,暴露出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堪,这无疑是最让人不可容忍的。

  随着快递业的高歌猛进,一些行业恶习和弊端也渐次浮出水面,从拖延送货到监守自盗,从暴力筛检到入室抢劫……这大概就是快递业的一种缩影,表面看风光无限,实则内在已经千疮百孔。“夺命快递”事件发生后,按照法律规定,相关涉事企业和相关人员都将面临处罚。然而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堵住“夺命快递”背后的制度毒源,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快递业进行彻底整饬。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严格考核企业资质,建立退出机制,倒逼企业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加强主动性,唤醒那些沉睡的制度,不能让快递业游离于监管的视线之外。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