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粮票“讲述”大变迁:从统购统销到流通活跃

2013年12月25日 09:5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早晨七点半,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张海霞来到家附近的菜市场,采购家里一天的食材。蔬菜、馒头、水果……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买完水果,她付给商贩12元钱。

  张海霞记忆犹新的是,20年前,买粮食要起个大早,拿着粮票到商店门口排队。由于粮票紧缺,为了一家人都能填饱肚子,只能少买几样……

  1993年,被称为“中国第二货币”的粮票退出流通,实行了几十年的统销制度也成为历史。

  20年: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充裕

  粮票消失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粮食保障能力的快速提升。

  20年前,我国的粮食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粮食供给不足、物资短缺,成为很多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20年后,我国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实现了从短缺到充裕的巨大转变。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水平。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自己解决了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打破了中国不能养活自己的预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粮食平均自给率达到100.5%。”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告诉记者,近几年,由于需求大幅增加,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仍保持在95%以上,这给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增添了足够的底气。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背后,是上下联动的重农抓粮机制和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10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今年农业“四补贴”达1700亿元,10年之间提高了11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等功能互补,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框架。

  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自觉和农业机械化的强大支撑。如今,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为57%,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4.5%,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我国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20年:从统购统销到流通活跃

  20多年前,我国还处于凭票购物的年代。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蛋票,“凭票购买”见证了当时商品短缺的窘境。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开。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从统购统销到流通活跃,二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市场中流通的商品种类繁多,给人们购物带来了更多选择。

  20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居民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度增长,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迅速崛起,农产品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配送产业方兴未艾,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推进“菜篮子”市场化进程以来,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提速,目前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超过1600家,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占全国商品总量的70%左右。

  20年: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每到双休日,吉林长春市民胡艳玲一家都会到大超市集中购买一次。“现在想吃什么都能买到,除了吃得好,现在住的也好,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很多倍,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胡艳玲说。

  粮食连年丰收让“米袋子”更充实,市场流通的活跃让“菜篮子”更丰富。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1993年,这一数据仅为2577.4元;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而1993年这一数据仅为921.6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

  2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让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不仅让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更让城乡居民消费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更为可喜的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居民消费观念也从20年前的生存型温饱消费逐步转向享受型消费,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增加。1993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0.3%和58.1%,到2012年,二者分别下降为37.1%和40.8%,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殷实。(本报记者 李 慧)

  链接

  粮票历史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中央到基层发行粮票品种繁多,包括农村口粮粮票、工种粮票、补助粮票、知青回城粮票、光荣家属粮票、干部下乡粮票、军用粮票等等。

  1955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国务院令,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居民口粮、工商行业用粮和牲畜饲料用粮,均按核定的供应数量发给供应凭证。

  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指出要把握时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积极稳步地放开价格和经营,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

  1993年4月1日,上海市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取消粮票、油票。

  1993年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取消粮票、油票。

  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

  (本报记者 李慧整理)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