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拾金不昧曾被冤枉 再捡到钱包称还是要归还

2013年12月25日 09:5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女子拾金不昧曾被冤枉再捡到钱包称还是要归还
失主陈先生的同事感谢宁克英(左为宁克英) 段琼蕾 摄

  去年,宁克英捡到了2400元,找到失主后,对方一口咬定她私吞了300元。

  上周日,宁克英出门办事时,又在路边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现金,还有多张银行卡,虽然曾被冤枉过一次,但她还是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并再次寻找到失主。

  “捡到东西我肯定还是会归还的,只是学着尽量保护自己。”她说。

  捡到钱包

  她骑着电瓶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找失主

  宁克英一家人租住在正大路5号,她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就打打零工,有时是做家政擦玻璃,有时则是做出租车的临时代班司机,每月大概三四次。

  上周日下午三点多,宁克英出门办事,走到正大路和大庆南路交叉口,刚往大庆南路左拐,她看到地上有一个男士钱包。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不会遇到丢钱捡钱的骗局了吧!”宁克英小心翼翼靠近,观察一下周围没什么异常,才蹲下来捡起钱包。

  捡起后周围并没有人上前,谨慎的宁克英赶紧返回家中,进了家门以后,她才打开钱包,“有银行卡、身份证,还有厚厚一叠现金。”

  想到失主此时肯定很着急,而身份证上正好有一个地址,宁克英决定联系上了丈夫,让他从婆婆家回来,陪自己去找失主,结果女儿在那头抢过了电话,“老妈,你自己先去找钱包失主吧,越快找到越好,别等了。”

  宁克英骑着电瓶车出发了,在寒风中找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等她找到身份证上写的地址时,看到的是一个类似四合院的老房子,旁边的老人说,叫这个名字的人确实曾在此住过,但已搬走很久了,也没联系过。

  傍晚6点左右,天已经全黑了,宁克英就拨打了110,处警的民警当着她的面清点了现金,她这才知道,钱包内有4100元人民币,还有500欧元。

  “一定要找到失主哈,找到了也请告诉我一声。”送民警出门时,她反复叮嘱着。

  12月23日上午9点多,宁克英接到电话说,失主找到了。

  去年她也曾捡到2000多元

  找到失主后对方却说她私吞300元

  找到失主,宁克英长出了一口气。

  其实,这不是宁克英第一次捡到东西后物归原主。她多次在出租车上捡到过乘客忘记带走的钞票、手机、包等等,有些她开车回到原地,失主还在的话就直接归还了,有的则上交给公司,由公司去寻找失主。

  去年,她在一次捡钱还钱的过程中,还遭到过失主的冤枉。

  当时她在车上捡到2400元人民币,交给了公司,公司找到失主后,又电话通知宁克英去一趟,原来失主一口咬定说他应该丢了2700元,“他认为,300元是我拿了,你说我要是贪钱干嘛不都拿了呢,被冤枉了。”

  这次经历让宁克英觉得委屈,也有些担忧,“这次,我打开钱包检查的时候,手都有些抖,担心嘛。里面的那叠钱,我一直也没敢碰,怕留下指纹,到时候说不清啊。”

  不过,虽然这件事给宁克英留下了阴影,但却没让她改变,“捡到别人的东西我肯定要还,不过我知道要多保护自己,比如这次开始希望家人陪我、特意没数钱包里的钱等,其实现在社会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月入3000多元

  这个家庭其实一直都缺钱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了宁克英家中,这是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墙壁已很斑驳,采光也不是很好。

  正大社区书记杨艳红说,宁克英一家经济状况一直不大好,去年还是低保户,今年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家里条件才稍微好一些。每月家庭总收入也才3000多元。

  今年50岁的宁克英, 21年前从安徽老家来到宁波后,嫁给了本地人。

  没几年她就得了坏死性胰腺炎,基本是瘫痪在床,病危通知家人都收到过好几次。

  她丈夫的腿也有疾病,曾在企业干过几年后就一直待在家中。

  为了治宁克英的病,双方老人的储蓄全都花光了。后来,宁克英身体慢慢好一些了,就开始出来打零工。

  这一家人,一直都很需要钱。但每次捡到别人的财物,宁克英都没都过偷偷留下的念头。

  警方找到的失主陈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周日下午,他和妻子一起出门散步,因为出了汗,就把外套脱了下来拿在手里,陈先生推测,就是那时候钱包从外套中掉了出来,后来也曾回去找过,但没找到。

  民警当天晚上联系上陈先生时,他很意外,“钱包里除了不少现金外,银行卡上的钱加起来至少有20多万元,本来没抱什么希望了。”

  因为自己有事情走不开,陈先生特意委托同事一定要到宁克英家好好感谢她。(本报通讯员 尹荷燕 吴红波 本报记者 段琼蕾)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