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遏制腐败一诺千金?评论:建立领导干部诚信制度

2013年12月25日 10:2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门禁森严的高端私人会所,往往可能隐藏着公款消费与权钱往来。昨天,中央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的承诺,这意味着,作为公款吃喝监督“死角”的私人会所,将不再隐秘。(12月24日《北京晨报》)

  赞成

  铲除腐败就要动刀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钱人的增多,出现一些私人会所为这些有钱人服务并不奇怪,但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参加会所甚至成为其会员是不合适的。

  首先我们的很多党员干部工资有限,而会所的一年会费就在几十万,多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花在会所上?如果经常进去,无非可能就是两个情况,一是花的是公款。二是别人为其花费。其次我们看到私人会所属于高消费,奢侈消费。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带头节俭。另外,有的私人会所存在着违规现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进入这样的会所不就是向社会发出信号,支持违规违法现象吗?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私人会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从而导致监管薄弱,党员干部进入这样的会所会有钱权交易现象。

  作为党员干部,由于身份、工作的特点,进入会所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会带来好处。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多到群众中去,多接地气,而不是多到私人会所。私人会所不是一般人进得去的,一个党员干部一旦到这样的地方多了,即使没有钱权交易,也必然会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脱离群众,和群众产生隔阂。

  私人会所虽然有一定的私人性,但是执法不能因此有真空,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不能因此有漏洞,管理不能因此不到位。现在中央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整治私人会所的歪风,我们期待,这次整治行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建立长效机制,彻底铲除私人会所腐败。

  肖华

  提醒

  单纯承诺靠不住

  近年来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栽在“私人会所”里。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把“私人会所”看成是最佳的交易工具,请领导到那里“坐坐”,“喝茶”,“谈谈心”,正是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公关的场所,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私人会所”里的考验和糖弹袭击,往往“喝茶”喝出“思想发炎”,在“私人会所”里进行肮脏的交易,或被“小姐”拿下,或行贿受贿,被“糖弹” 击中。

  时下风声日紧,有的基层单位将公款吃喝的“阵地”转移到更具私密、隐蔽性的“私人会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把“私人会所”看做是腐败的避风港,腐败交易的“安全”阵地。进行肮脏的秘密交易。一些行贿人不直接赠送会所会员卡,而是利用会员的身份带领客人在会所吃喝玩乐甚至参与赌博、嫖娼等违法行为。

  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暗地里与中央的八项规定叫板,“贪腐新动向”。因此,防止类似的腐败交易通过私密会所“暗渡陈仓”,不能仅靠领导干部“承诺自律”,还要关口前移,要用严格的制度来监督领导干部的行为,紧盯不放,对于领导干部进入私人会所的一律视作违纪,严肃处理,要让“私密会所领导多”的现象彻底消除。彻底堵塞私密的地下通道,防止“私人会所”成为“私人贿所”的腐败温床。

  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同志面对小部分意志薄弱者在资产阶级不法分子的腐蚀、拉拢下,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腐败、蜕化、变质下去的现状,而提出了“糖弹危险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尽管毛泽东“糖弹危险论”的提出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左崇年

  建议一

  规范私人会所经营行为

  今年5月,中纪委发文严打会员卡腐败,要求做到“零持有、零报告”。彼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反腐败的打击力度,将从公开场合向私密领域延伸。可事实证明,八项规定让公开的高档消费场所生意大不如前,隐蔽的私人会所却反而因此受益,因为其严密的安保措施“让领导们很放心”。

  毋庸讳言,“会所中的歪风”是一种“私人订制”的腐败。要严肃反腐,就不能留下死角。之前种种举措都没能让“会所中的歪风”有所收敛,已经充分说明治理会所腐败,还需要在政策上更加给力。

  要让阳光进入,不仅要官员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的承诺,更要从会所本身的存在合法性入手,使其营业行为更为透明公开。特别是,一些地方将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变为私人会所屡见不鲜,这是对公共利益的严重侵犯,建设的合法性严重成问题。像这样的私人会所早就应该取缔,因为公共的风景名胜和景区资源不应成为有钱人的自留地。此类私人会所泛滥存在,背后是否涉及权钱交易,本身更该被深挖追责。

  此外,像很多城郊地带大量存在的私人会所,它们是否有合法的经营证件,经营范围到底是哪些,面向的服务群体又有哪些?所谓“私人”,是否意味着其本身并不具备对外营业的资格?如果它们像赖昌星的厦门红楼,并不存在营业行为,至少也应要求其去相关部门登记备案;相反,如果存在营业行为,那么,宾馆酒店尚且要登记客人入住信息并与公安部门联网,明知藏污纳垢的私人会所当然更该如此。

  要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必须首先规范私人会所的经营行为,取缔不合法的私人会所,严格私人会所的监管,使其公开透明起来。在另一方面,则应鼓励全社会和反腐部门一道“盯住党员领导干部”,严肃查处官员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这也是“两手抓”,一手抓官员出入会所,一手抓规范会所经营,必能刹住“会所中的歪风”。

  舒圣祥

  建议二

  建立领导干部诚信制度

  在看到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加强干部自律的效果之时,还需防范党员领导干部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最近爆出的一些贪官也曾在公开场合大讲特讲反腐,最终被查出是贪官,令人嗤之以鼻。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曾多次讲话中倡导“廉洁”、“反腐”,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履职黔东南州时力推廉政风暴,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逢年过节连副市长送的茶叶、挂面一类的普通人情都不会收等。

  领导干部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要动真格,才能起到实质效果。不管领导干部出入会所有没有钱权交易,一律曝光并通报批评,在干部的诚信记录上留下污点。让干部一次出入会所就得长期背负言而无信的骂名,从而在干部中树立不敢进会所的共识。

  为确保干部不出入私人会所,应将践诺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让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干部付出代价。领导干部手持公权,不讲诚信出尔反尔,表面上,是作风问题,实际上,敢于冒险不守承诺,背后可能是权力寻租,给社会利益造成损失。为此,可以尝试以干部承诺不出入会所为起点,建立领导干部诚信制度,与干部考核挂钩,通过公开承诺、践诺,加强领导干部自律。

  今年的上海高院多名法官集体嫖娼,湖北高院庭长开房曝光,事实上给社会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公开曝光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今后会越来越多,因此,干部承诺不出入会所,不妨尝试引入社会监督,将会所中的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旦敢去会所,就要担心前途。中央有规定,还敢公然出入会所,对如此胆大的干部进行严格监督并不为过。

  倪恒虎

  ■三言两语

  ●要吃喝贪腐,进农家乐一样也可以。不管私人会所还是农家乐,重点是监督要紧、问责要严,权利要透明。

  ——周山

  ●饮食发票一律不能报销更直接。

  ——东方曦白

  ●领导干部特权腐败不是没有群众监督,而是群众监督了也没用。公共资源变私人会所,权色横行,群众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是知道了也没用。

  ——白斌

  ●从最近的反腐成效来看,绝大多数落马者都是多年的“老蛀虫”,却能长期“潜伏”甚至“边腐边升”,此前监督机制的失灵、反腐利剑的钝化,发人深省。

  ——孙建伟

  ●中央下令整治“会所歪风”,可谓击中要害。近年各种会所,其实是与腐败风、奢靡风相伴而行。多数所谓私人会所,其实就是藏污纳垢的窝子,腐蚀公务人员,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场子。在会所里能干什么正经事?开会所、进会所的人最清楚。这种滋生腐败的温床,关闭最好。

  ——和语

  ●在网上见过私人会所图片,极尽骄奢淫逸之能事。它是当今中国贫富悬殊的极端写照。它在法律之外,贪官进出无金钱往来记彔,无须办卡持证,全凭一张脸,专车接送,不露一丝痕迹。它进入反贪视野,大快人心。

  ——卢元镇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