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警日接300个报警电话 称对待报警人要像对女友

2013年12月25日 10:5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张结明正在接听报警电话。 文君 萱萱 摄

  32岁的张结明从警以来,一直在东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接警记录达20多万次,每天最多接听300个报警电话,

  更重要的是,张结明创造了11年来接警“零投诉”的纪录。他往往能在报警人给不出所处方位等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仅凭一些地理地貌特征,迅速对报警地点作出定位,堪称活的“GPS”。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对待报警人,要像对待女朋友一样耐心。”

  保持通话Hold住鲜活生命

  2006年冬天的一个午夜,已连续处理多起警情的张结明,抽空到一边小憩。一名接警员忽然跑过来说:“组长,一名男子报警称,自己在松山湖一小山坡上被人持刀抢劫,现在背上还插着刀,请求救援。但对方说不清自己在什么位置。”张结明一听,倦意全无,立即来到接警台,接通那位报警男子的电话,并顺势将接警耳麦的音量调到最大。

  “先生,请不要着急,再和我说说你的情况。”张结明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询问对方,但对方的声音明显很弱,应当是伤势严重。

  “先生,请保持冷静,我们正在努力救援你。请看一下你的四周,有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张结明继续询问,但对方还是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此时,张结明灵机一动。“先生,我们现在派出警车,全部闪着警灯,开着警笛。如果您听到或者看到,就马上告诉我。另外,请您尝试慢慢移动到有标志性的物体附近,比如路牌附近,然后告诉我。”说完,他立即指令松山湖分局巡逻警力出动,闪着警灯、开着警笛查找。

  时间一分分、一秒秒过去,对方越来越微弱的声音,让张结明越来越紧张起来。终于,对方说自己看到一栋20多层高的建筑,有些什么特征。张结明一听喜出望外,他清晰地记得这应该是锦绣山河附近。他立即指令巡逻民警前往搜索救援。果然,巡逻民警很快找到了该名报警男子,并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救助,成功挽回一个鲜活生命。

  作为一名接警员,张结明平时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在市区内转悠,下镇街工作时也是边开车边记地貌,他对东莞每个镇街、村居以及街道的地貌及建筑物了如指掌,被大家称为活的“GPS”。

  犬吠声中闻警情

  作为一名接警员,同时又是一名处警指令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张结明对于警情的判断也日臻精准,能从不起眼的警情中顺藤摸瓜挖出“猛料”。

  去年底的一个深夜,一名女子拨打110报警服务台电话投诉,她住在农村,当晚邻居家的一只狗一直不停地吠,严重影响她休息。接到这条警情,接警员一时不知是否属公安管辖范围,于是向张结明报告。一开始,他也认为属于普通的噪音扰民,打算指令巡逻民警到场联系狗主人进行协调。但他忽然感觉,养在家里的狗为什么会在深夜无端狂吠?而且狗主人家里没有灯光,也无人活动。难道是……

  警情不容迟疑,张结明立即指令巡逻民警前往处警,尤其留意是否有入室盗窃嫌疑人。约10分钟后,处警民警回复,现场抓获2名入室盗窃嫌疑人。经初步讯问,嫌疑人交代了其趁受害人不在家,进行入室盗窃的犯罪事实。

  耐心服务报警人

  “现在做警察还和上世纪90年代一样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以服务市民为主。”不管是接警还是平时待人接物,张结明总是慢条斯理、彬彬有礼。作为组长,他常对组员们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对待报警人,要像对待女朋友一样耐心。”

  目前东莞110采用两级接处警模式,一级接处警设在市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直接受理东莞市大城区片的报警;二级接处警设在29个公安分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受理本辖区的报警。2008年至2012年,全市110接警总量分别为239.6万起、222.7万起、233.7万起、242.4万起、239.6万起。以2012年为例,全市110报警服务台人均年接警量3544起。据统计,在这些警情中,有一半又是无效警情或者虚假警情。从警以来,张结明一天最多时曾接听300个报警电话,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一般人很难保持平和与耐心。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科的领导介绍,有部分接警员接警之前还在很平和地说话,但是2分钟之后就变得烦躁,大声对待报警人;还有接警员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而辞职。而张结明却创造了11年来110接警“零投诉”的纪录,他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他说,一方面是自己性格比较沉稳,另外心理调节也特别重要,“我在工作之余,喜欢听轻音乐放松自己”。(记者 郭文君 通讯员 管萱萱)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