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务员辞职无须被“围观”

2013年12月25日 14:4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浙江杭州公安局余杭公安分局公共关系科科长胡冰,在新浪微博发言,表示将辞去公安局的工作,重新寻找生活。在辞职微博发出后,浙江省公安系统的很多熟人都给他打电话,有一些鼓励,也有一些惋惜,但是大家都佩服胡冰能走出去的勇气,这让他至今倍感温暖。(12月24日《瞭望东方周刊》)

  身为科级警官的公务员,一份表达“辞职”意向的微博,缘何引发同事朋友的热议,甚至成为网络关注的新闻热点?原因不外两点,一为好奇。这种明显有悖“千军万马涌公考”就业热潮的逆向举动意欲何为?二为稀缺。尽管公务员也曾自称“弱势”,但鲜见有人主动“辞职”。以河北省为例,2006年到2010年各级行政机关主动辞职的公务员人数为255人,平均每年50人左右。按全国700万公务员的比例来算河北约有30万。公务员年辞职率仅为0.017%。

  人们围观公务员“辞职”正如同热衷公务员报考一样,“体制内”身份与“铁饭碗”工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公务员主动辞职都能引发一场规模不一的舆论风潮。人们好奇其背后的种种“不如意”。尤其是对于如当事人胡冰这样小有成就的“年轻人”:令人艳羡的警察职业,“最年轻”的80后科长,外人眼中当有朝阳般光亮的事业前程,缘何突然选择离开。

  与四川泸州那位副镇长直言“基层工作事务繁杂,压力很大、很辛苦”的辞职理由不同,胡冰的辞职几乎没有缘由,纯粹一种“没有外界压力”和“尝试不同挑战”的见异思迁味道。既然当事人否认了网友们的各种猜忌,我们不妨就随波逐流地赞赏其走出“体制内”的勇气。

  事实上,人们选择不同职业的态度与追求不同人生轨迹一样,“围城”心理几乎是人们共有的心态。正所谓“人各有志”。由于人们对人生与幸福的认知差异,对同样的生活现象也呈现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有人把有规律的职业视为“稳定”,有人却看成“枯燥”,有人把风险视为“压力”与“挑战”,有人却誉之为“刺激”。在外界看来,公务员的确是职业无风险、收入有保障、养老有指望的稳定工作,但“体制内”的人们都心知肚明,重复式工作、枯燥型生活,“压力大收入低”成为不争的事实。警察的辛苦更不为外界所感知。

  喜欢从一而终的职业“稳定”也好,追求见异思迁的感官“新鲜”也罢;有理由的“辞职”也好,无厘头的“跳槽”也罢,自主择业都不过是每个劳动者的正当权利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现象。对于让人颇感风光的公务员,想报考就报考,愿辞职就辞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或作过度解读。随着就业形式的日趋多元与社保制度的日臻完善,公务员辞职早晚会成寻常之事。只是无论在哪里,在听从“内心召唤”的同时,时刻莫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应有的从业道德。(张玉胜)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