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更多“冷衙门”晾晒在审计监督之下

2013年12月27日 10:04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深圳市201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25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林业专项资金等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宝安区补贴黄麻布社区“万村绿”建设资金40万元,该社区支出31.5万元用于购买2株樟树、1株秋枫绿化社区办公楼,当事方回应说:“这个价格是最低的,较大的樟树原价18万多,后来打了个折扣,改为16万多。”(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根据官方解释,“万村绿”工程的费用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再通过返还的形式下发给街道社区,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不管手续怎么合法,无论价格怎么公道,三重追问无可规避。一者,“万村绿”工程,说到底是环境补偿行为,它意图不在于“审美”,而在于穷尽底线的努力,呵护环境,恢复生态。换句话说,这钱是买来熬粥温饱的,结果却用来买了天价香樟和秋枫,何异于拿吃饭的钱去花天酒地?二者,正如相关部门所言,“万村绿”工程本身就语焉不详,具体安排买什么树、买多少树,没有相对应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街道和社区自己安排”。本来就没什么规定,谈何没有违反规定?三者,手续齐全、打了折扣的三棵天价树,要不是专项审计盯上了,估计只会“低调奢华有内涵”地继续“呼朋引伴”下去。据说“经费由广东省林业部门下发”,那么,发钱的部门要不要对花钱的监督、这笔绿化资金的来龙去脉该不该纳入常态监管的范畴?此外,正如民众所言,奇石珍木,往往依据喜欢而定价,没个参考没个谱儿;即便天价树真值这个价格,为什么就不能买小点的、便宜点的?这些问题,恐怕比抽象的程序更为关键。

  在缺乏配套监管与规则的前提下,“万村绿”建设资金会不会成为唐僧肉,这恐怕不是什么需要联想的问题。据说继2011年、2012年先后对社会建设、交通领域开展专题绩效审计后,深圳市审计局今年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开展深度绩效审计。仅仅水务、林业专项资金,审计下来的结果就“问题重重”。这样的现实令人凛然,却又似在情理之中。

  这些年来,审计盯得多的、民众关心得多的,往往是重点部门、关键科室,对于水务、林业这样的“冷衙门”,想当然地以为是“清水衙门”而缺乏监督热情。只是,无明确规定、无时间约束、无绩效考核,此类“三无”拨款可能遍及更多的“冷衙门”。事实上,这些容易被监督遗忘的角度,可能往往成为“问题”的重灾区:因为监督不足,所以弹性十足;因为明规则缺位,所以潜规则风生水起。

  专项审计揭露的问题越多、越频仍,起码说明常态监督机制确有失灵。如何让更多“冷衙门”晾晒在审计监督之下,并严防审而不改、审而不责,也许这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共议题。(邓海建)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