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塑造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01月07日 17:5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新闻背景

  2013年12月17日,浙江农民大学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让“新型职业农民”这几个字在2014年初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洗脚上岸,背包进城”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选择。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升级,呼唤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在“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过渡中,教育培训任重道远。

  1 案例

  浙江农民大学成立搭建职业农业培训新平台

  “这是我国较早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建设的省级农民大学。”2013年年末,浙江农民大学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据学校方面表示,浙江农民大学除了在浙江农林大学这一主校区外,还在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农科院等6个单位设立了6个分校区。

  “农民大学的培训目标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型人才,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而非单纯的农业技能。”据浙江省农办机关党委副书记王丰明介绍,浙江农民大学将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包括主导产业带头人培训、现代家庭农场主教育培训等,同时,还将适当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但严格来讲,这一农民大学并非正式的高校机构,不通过高考选拔,日常开课按项目来。如果农民有特殊培训需求,可以先向县市反映,如果当地学校无法满足他们,就在省级农民大学增设相关课程。“此举为推动农民培训从数量型、普及型向质量型、提高型转变。所有项目将由省政府支持,省农办直接配合。”

  早在3年前,浙江就建立了省、市、县,高、中、初级农村实用人才的三级培训体系:县级设农民学校,市级设农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胜伟说,浙江现有农民3400多万,占浙江常住人口的2/3,尽管以往相关培训一直在进行,但上课方式比较松散。较之以往的培训,农民大学的培训将更为系统。

  “目前,浙江农民大学只有一个初步规划。”陈胜伟表示,关于课程、学员报名等具体如何开展还未议定。

  业内人士坦言,这并非简单的地方培训,而是紧跟中央基调做出的举措。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11月初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到“要培养新型农民”;2013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问题,也一度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呼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他说,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接受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费投入标准比较高,资金需求比较大。当前应重点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开展农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或农业系统培训。建议国家研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专项,以农广校和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为依托,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培养具有农科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职业农民。他还建议国家研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系统培训专项,或对“阳光工程”进行调整,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对不具备条件接受农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务农骨干,分产业开展全生产经营周期的职业系统培训。

  “我们要把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成‘永久牌’的农民培训者。”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建议,在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时,要注意培养他们教授其他农民的教学与沟通技巧,把他们培养成农民的老师。“也就是自己学会了不但会用,还要会传授给其他人用。”

  2 评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计时华:农民职业教育,要不离乡土、接地气

  浙江成立农民大学是现实所需发展所需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农业部也列出了计划,要在全国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这标志着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开始进入快车道,高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已被提上重要日程。

  从浙江情况来看,城市化率超过62%,但半城市化现象严重,大约有30%左右的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在农村,人口居住转换滞后于职业转移。贯彻落实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中培育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热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我们认为,通过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可以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大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整个区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率,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破解我国农民教育培训问题 激发活力与效力

  我国的“三农”问题,其症结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收入过低。农业收入过低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优质人力资本不断流失,必然使农村更加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只有农业劳动的含金量提高了,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的不断增收,农村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随着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品质和价格都会随之提高。依靠农业科技、管理和经营来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要提升农业科技、管理和经营水平,农村高素质人才支撑是最重要的支撑。从农村青壮年人才大量外流,到一代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诞生,这是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5%左右,整体素质不高,科技水平不足,人才存量不够。面对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和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实施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因此,通过农民大学的成立,从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激发活力与效力,推动未来农村的发展。

  创新农民大学特色培训 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发展

  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的本土化“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实现“把人才植根在农村里、把课堂开设在田间地头、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把创业规划在农场中”,是农民职业教育的特色创新。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应有明显的层次区别。每一层次应具有各自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务农工人、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机推广人员等各种农业实用人才都有相应的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开展普及型、引导性培训,将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全部纳入免费培训范围,以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开展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以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骨干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为对象,重点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的新型农民,着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

  加强保障性机制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要让“农民”二字成为体面的职业,需要加快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立法,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制定专门、系统的教育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法律形式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机构、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加以规范,为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将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正确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企业招聘用工提供基本依据。

  解决身份问题,需要建立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能确保农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使用和保护。建议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程度相挂钩,建立起农业职业资格的准入制度。规定有志于从事或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群体,必须完成一定的农业职业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政府对取得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给予财政补贴和优惠贷款等多项扶持政策,以产生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

  政府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财政保障机制。农民大学生培养,浙江省在财政保障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电大、农林大、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等在农民大学生培养方面基本上都做到了学员的学费由财政埋单。这一点已经成为浙江在农民大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个亮点,引起了很多其他省市的关注。但随着我省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学费总额将不断上升,原有的财政安排将不能满足新增费用支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不少农村地区仍处于欠发达水平,许多农村生源往往因为沉重的学费负担放弃升学进修。为吸引更多的农村生源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植根于乡土,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显著提升,建议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财政保障机制。考生入学后,所需的学费、学杂费和教材资料费等都由政府全额资助。对于特别贫困的学员,由政府根据其贫困程度给予适当补助。同时,随着每年学员数量的变化,财政安排也应随之增减,以充分体现财政保障的力度。

  3 手记

  2013年中秋假期,笔者回乡省亲时,正值秋收时节,但农田里却不见儿时所熟悉的青壮年热火朝天集中收获玉米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妇女老人组成的“娘子军”。

  在与亲戚朋友交谈的过程中,他们戏言,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是“386199”部队——“38”指的是妇女,“61”指的是儿童,“99”指的是老人。而以往农田里担任主力军的青壮年男士大都外出打工了。

  村委会负责人说,妇女、老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习惯了沿用传统生产方式和手段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难以推广。据《农民日报》的一份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国家呼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然而“职业”一词就意味着农民将和律师、医生一样,拥有各种生产资料,具备专业知识并善于学习,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农业。那么,从“农民”到“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的变化进程中,教育培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浙江农民大学的成立,以及三级培训体系的建立,为今后“谁来种地”和“谁会种地”等现实问题写上了一个明晰的注脚。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