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作弊做成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2014年01月14日 10:07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1月初的MBA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附近出现多个神秘电波,一家考试培训机构涉嫌组织部分考生在该考点作弊。专家表示,向考生提供作弊设备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1月13日《新京报》)

  现在的考试风气,真可以用“无弊不成考”来形容。要么是提前泄题,要么用隐蔽的通讯工具同步作弊,要么是事后找关系改分数。该如何遏制这种歪风邪气的蔓延呢?如今考试舞弊,已经成了分工细致的组织性行为,有着一系列供应、生产、实施环节。所以针对舞弊的打击,不止是要面向考生,更主要的是要面向整个利益链条。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试的舞弊案中,考生被取消成绩,禁考三年,这都是自作自受。但是被媒体揭发后得到处罚的几率,实在很小。在新闻里,当地培训机构利用无线电报答案、找关系买分的话说得很赤裸,为什么连记者随便调查都能发现的事情,我们的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却没有提前发现?这说明在事前预防舞弊的发生方面,还有巨大漏洞需要弥补。

  比如说试题的泄露有没有内鬼在通风报信?无线电波为何能轻松传进来?监考规定是否得到了严格执行?有的考试作弊成风是不是已经成为老师和考生之间的一种默契?教育部门的个别人会不会与舞弊组织者存在利益输送关系?这些问题,都要有办法来预防。

  在违法成本方面,目前国内只有一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约束力较为有限。情形严重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处理;构成犯罪的,才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可是近几年的考试舞弊之风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一部专门的、统一的《考试法》,来明确考试的各类主体、相关程序及法律责任,并依此严格执法。(林坤)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