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日报:莫让过年的红包变味儿

2014年01月20日 10:1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事件】

  近日,不少网友在东莞阳光论坛上吐槽称,过年回家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是红包带来的礼金压力却日渐成为他们的一种沉重负担。

  在南城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刘元即将踏上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路,刚刚领到年终奖的她粗略一算,不仅奖金要全部“充公”,还要搭上小半个月的工资。刘元说,除了孝敬爷爷、奶奶外,还要给出国的堂弟、上小学的表妹和刚出生的侄子、侄女每人“意思”一下,就算每人最少给200元,也得好几千元。她抱怨道:“如果每年过年回家都有这样的压力,也太辛苦了。”她只好把回家的机票换成了火车硬卧票,省点儿是点儿。

  【声音】

  @Alecydu淡蓝小叔叔:年已经变味了,已经不是那个儿时快乐向往的年了。除了心中一直留存着的对父母的牵挂和爱之外,剩下的也只有无尽的疲惫、乏味和不悦。

  @一起吹壳子:当春节成为“春劫”,真的伤不起啊!

  @雷灵猪小坤:直系亲属的长辈和不是隔得太远的小辈都是必须给红包的。一年就这么一次,传统还是不能变的。

  【观点】

  过年送红包本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却感觉送红包是一种压力。最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5.47%的人面对红包只想说“亚历山大”,21.45%的人表示“无力吐槽,现在的红包快变味儿了”,只有7.28%的人表示“不给红包,无压力”。红包到底怎么了?

  红包到底是什么?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一般意义上的红包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作压“祟”之意,此说记载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即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小朋友的钱,寓意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亦即本文所指的红包。

  如今,在各种社会利益的冲击下以及面子工程的压力下,红包的价码“高歌猛涨”,几元、几十元早已成为尘封往事,动辄上百元、多则几千上万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有人还总结出了各种价码表,直系亲属多少,旁系亲属多少,亲朋好友多少等,令人咋舌。

  渐渐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红包攀比之风,你给100元我就给200元,你送2000元我就要送4000元,原本代表祝福的传统礼仪走了样儿。大人之间的攀比还导致孩子的模仿,类似“10岁孩子炫耀自己红包多而遭到同伴殴打”、“4岁孩子收万元红包”等新闻屡见报端。

  此外,红包这种看似隐蔽又安全的形式也渐渐被一些权势之人当成牟利手段。“官员称退休后再无人给红包,而之前每个红包都过万”、“官员为避收礼外地过节,孩子为收红包透露行踪”等新闻也是早有耳闻,这种变相的贿赂加剧了腐败之风。

  红包应该如何给?笔者比较认同香港及广东一些地方的做法,长辈给晚辈、老板给职工,大多就是5元、10元、20元,只是图个吉利,这种约定俗成既表达了对他人的祝福,又不至于落入攀比的窠臼。反观有些动辄上千上万元的红包,背后是否隐藏其他目的值得怀疑。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外拼搏一年的人放下一身的疲惫回到家,与家人吃个团圆饭,给孩子们多点祝福,都是极好的。但如果每年回家都遇到最少要消耗掉全部年终奖的红包压力,那原本轻松的年就必然变得“亚历山大”了。

  那么就让红包回归它本来的模样吧,不要把红包变成讨好他人的“人情债”,也不要把它当成贿赂领导的“糖衣炮弹”,让所有回家的人都过上一个轻松、快乐的春节。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