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新规:二环外新建住宅 每百平米配1.2个车位

2014年01月20日 11:02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推荐阅读

  新版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月底正式执行

  核心提示

  车位配比提高

  -二环以内

  新建住宅机动车位从过去的每百平方米最低配建0.7个提高到1个

  -二环以外

  从过去的每百平方米最低配建1个提高到1.2个

  新建楼盘要多提高停车位配建比例、为了应对极端天气还得修蓄水池、建筑面积之和大于3万平方米的楼盘要配建一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日前,成都市规划局正式通过官网发布了《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规定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同意,将于1月31日起正式执行。新规中对市民关注的停车位配建标准以及幼儿园、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等,都做出了明确界定和要求。

  廉租房公租房原则上不配车库

  对市民关注的民生项目配置标准,新规做了不少指标性的调整。新规中,二环以内住宅的机动车位,由过去的每百平方米最低配建0.7个提高到1个,二环以外从过去的1个提高到1.2个。

  成都市规划局相关人士分析,以往小区的配置标准跟不上时代步伐,以前是按平均一百平方米来配一个车位,这样对一些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户型不公平,因为每户的面积还不够配一个车位。

  新规还指出,住宅建筑项目(不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内不宜设置室外地面机动车停车位。公租房和廉租房原则上不配建停车场(库),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配建部分室外地面机动车停车位。

  对含住宅建筑的项目,提出宜利用地下空间或底层架空部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且停车场内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应不少于总非机动车停车位数的50%。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还明确可在地面设置残疾人助力车停车位,且每百平方米不少于0.25辆。

  考虑到很多上班族骑车换乘地铁停车不便,新规还专门针对地铁站项目,要求三环路以外的地铁站点出入口周边50米范围内新建、改建项目的非机动车位配建指标应上浮10%。

  新建项目应配建地下蓄水池

  对于幼儿园、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规定也要求按照项目面积进行不同标准的配建。

  其中,对拟建住宅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要求配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一处,并配置健身活动设施。三环以内活动场所的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三环以外不小于200平方米。幼儿园最小建筑规模控制标准,用地面积小于2500平方米的,最小规模为3班(90人),最小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用地面积大雨4500平方米的,最小规模为12班,最小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针对公建配套项目,还有不少人性化的规定。比如明确规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农贸市场、体育活动中心等设施不应设置在地下(含半地下)空间内。考虑到居民买菜方便,要求农贸市场应优先设置在地面一、二层。

  在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上,要求住宅用地或兼容住宅用地内,应设集中绿地,其面积不小于用地规定绿地面积的30%,且应将不小于50%的集中绿地面积临规划道路设置。

  同时,为应对现在愈加密集的极端天气,新规还首次要求新建建设项目要按标准,配建地下蓄水池,用以调节极端天气下的雨水流出量、防涝及雨水资源再生利用。

  中心城区划分六级强度分区

  据了解,此次《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是在08版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新的城市发展建设要求以及百姓民生需求,做出的新修编。规定按规划区位、交通条件、绿化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将中心城区居住、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由以前的四级强度划分为六级强度分区。其中,第一分区为中央商务区、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火车北站片区、火车东站片区等区域,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第二分区为一环路以内的大部分用地、主要放射性城市干道两侧用地和地铁站点周边用地,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商住混合区。规定还首次对环城生态区周边区域做出分区划定。

  在城市建筑形态上,新规要求成都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建筑形态提升城市建筑品质,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建类高层建筑项目,都应依托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城市轮廓。它试图传递一种“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的概念,要求建筑项目环境营造应体现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比如,商业建筑项目临规划商业街、商务建筑(办公楼、酒店等)临城市道路,都不宜设置围墙,可采用绿化、水景等景观方式界定空间。(记者辜波)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