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称42.53%人生病会利用网络进行自我诊断

2014年02月09日 10:5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在河南工作的郝女士最近很担心,自己七个月大的儿子总是抓头皮,她原以为是宝宝头皮结痂造成不舒服,便上网查阅,经相关症状对比后,她怀疑儿子很可能得了皮藓,严重的话会导致永久脱发。这一“自诊”吓得她连忙带儿子去看医生,但医生的诊断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宝宝抓头皮是因为消化不良。

  为宝宝主治的儿科主任医师解释道:“很多疾病症状相似,但病理不同。这个宝宝抓头发主要因为他入睡时头汗多,而头汗多则由晚间饮食过多,积滞肠胃而产生内热导致。”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生病时选择便捷的网络先给自己“诊一诊”,一项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只有3.84%的人从来不用网络。“网络自诊”逐步成为人们了解自身疾病的主要选择,但这一方法的弊端却经常被人忽略。

  专家提醒,不能仅看网上的搜索结果就对号入座,应先在网络上了解医疗常识后,再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网络自诊”逐渐风行

  “网络自诊”成为众多人的选择也有一定自身原因。

  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徐小姐有上网看病的习惯,“平时哪有时间去医院看病啊。不说路程远近,单说在诊室门口排队就要小半天,若要看专家号,还要愁该如何提前预约,有些专家号都排到一个月后了。”徐小姐说,“我一般在生病时先在网上查一查,只要在搜索框里输入症状,就可以找到很多和我类似状况的例子。还可以找到哪家医院治得好,哪个医生口碑好。就可以帮助我确定下一步的就医方向。”

  “我很少得病,但在体检结果出来后,我会在网上查查某些指标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在山东枣庄做公务员的曹先生说。相比于专门跑一趟医院查问究竟,网络在他看来更为便捷。“有时候网上说得比医生还详细,像一些网络百科的解答也挺专业的。比方说一个指标不正常,你如果问医生,他会笼统的告诉你可能是哪里不好,让你去复查;而网上会告诉你指标不正常的具体原因,甚至对指标偏高的原理也解释的很清楚。”

  调查中发现,对于工作节奏紧张的年轻人,网络自诊常常被优先考虑。对于他们来说,去看病首先要跟单位请假,然后赶着早地去排队挂号,接着是排队候诊、排队检查、排队缴费和拿药。一场病看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一两天,耗时费精力不说,而真正面对医生的,往往只有几分钟。

  而网络的便捷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网上他们可以想查多久就查多久,并与和他们症状类似的病友交流经验,与某方面的专家进行互动,无形中减轻了他们求医时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一批以点评医院与医生、初步诊断为内容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如好大夫网、39健康网等,医生在这些网站上初步分析患者的症状,并给予患者一定建议,对症状不清的患者提醒他们及时就医,也对患者起到了安心定神的作用。

  卫计委首席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此前表示,网络可以让人们方便地获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了解病情。但网络不能起诊断的主要作用,许多疾病不是仅通过网络信息就能诊断的,随意用药很可能引发大问题,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

  误诊是最常遇到的问题

  与郝女士的境况相似,家住杭州的王大爷平日身体很好,但近一段时间来常常感到上腹部隐隐作痛,同时,饭量减少了,体力也不如从前,人也瘦了很多。王大伯的儿子在网上查了相关的医学资料,发现父亲的症状跟网络上描述的胃炎、胃溃疡很相似,建议父亲到医院做个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王大伯心想,网络真是个好东西,这一查就知道是什么病,医生也不过如此。于是,他让儿子在网上查查治疗萎缩性胃炎应该吃什么药,就照网上介绍的药物去药店买回来吃。三个月过去了,王大伯吃了一大堆药,可腹痛却越来越厉害,人也越来越瘦。不得已,王大伯去了医院消化科。医生让其做个CT,一检查竟然是胰腺癌。王大伯很是震惊,胃炎怎么会变成癌症?胰腺癌症状怎么和网上说的胃炎症状一样!

  “网络自诊”中,误诊是最常遇到的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林殷表示,病人希望迅速控制病情的心情可以理解。按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各有差异,虽然患病症状相似,病灶原因却不尽相同。比如能引发头疼的病灶就有数百种,网上诊断看不到病人症状,究竟属于哪一类,无法精确判断。

  此外,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尚无明确规定“网络自诊”行为的权利义务,有关监管也基本空白,绝大多数所谓的医疗健康咨询网站缺乏专业性与可信度。由于在网上从事医疗诊治医生的资质无法认定核实,一旦出问题,无法调查取证,很难追究医疗责任。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开设网上自诊的大多是私立医院,往往帮人诊断后直接推荐某某医院的所谓专家;还有一类是在网上推销药物的,是药商的推手。网上搜索出的有些是不专业的医药网站和一些个人提供的信息,让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很难分辨其真实性。

  医院求诊环节缺不得

  “网络自诊”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凸显了相当的不安全性。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同样一种病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包括选择何种药物、采用药量大小等都不相同。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师结合自己的网络查询经历,建议患者一定要摒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思维,发现患病最好能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网络自诊”是患者了解自身情况、普及医疗常识的有效途径,但在相关法规尚未健全的当下,利用网络寻医问药,在获得便利的同时更应提高警惕,避开可能存在的陷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祖辉对比有几点忠告:

  首先,要查明医生资质和网站是否经过认证。上网做健康咨询时,首先要核对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医师资格、有无执业证。这些信息都可上卫计委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输入相关人名查询以辨真伪。另外,要留心相关网站是否经过该医生实名认证和授权、由其本人发表观点。

  其次,如果遇到热心荐药荐医者,应该多留个心眼。正规医院的医生接受网络咨询时,一般只提供治疗原则、做些健康知识普及,不会随便推荐具体的药物,更不会动不动就答应给“优惠”或一定需到哪个场所做治疗。

  再次,警惕夸大疗效的宣传。虽然现在的医学越来越发达,但有很多疑难病仍无法解决,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患者及亲友在网上咨询时,千万不要迷信声称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攻克世界难题的夸大宣传。实习生 李雯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