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民生难题该让百姓多“发球”

2014年02月09日 16: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春节刚过,跟着基层干部“走基层”。在上海徐汇区的新春基层会商中,听闻区领导这样一个颇有意味的话头:破解民生难题,应该鼓励社区、鼓励百姓多“发球”。这个“发球说”,值得深思。

  大凡民生难题,难就难在“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切肤之痛,难免总会“隔一层”。所以,到底什么是真难题,难题到底难在哪儿,什么是大家最急、最难、最愁的,最明白的是当事的社区和百姓;最有发言权的也是当事的社区和百姓。“发球权”当然应该在他们手里。

  但在当前,什么是民生难题,往往由地方官员说了算。连什么是百姓的“急难愁”,也要“官”来拍板。到最后,百姓往往有“被急、被难、被愁”的感觉,而真正的民生难题就会“往角落一放”。

  徐汇区今年新春伊始就推出基层会商制度,明确一条原则:民生问题,让社区百姓多“发球”,政府部门“接好球”,各方协调“传好球”,最后“破门”把问题化解好。这一套“球经”,落实起来并不容易。在会商中,群众反映,有一条干道长年尘土飞扬,连路边植物也常常被飞尘掩去了绿色。“球发出来了,怎么接呢?”第一环就不简单,来了一个“多部门飞尘追踪记”:有的尘土可能来自附近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清运码头,有的又可能来自乔木覆土结构的问题。多来源对应多部门,这个“多脚传球”考验的就是协调联动的功夫。

  民生,已成为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突破口。民生姓“民”,要让民众多反映、多发言、多说心里话,这样他们才会多参与,多开动脑筋。社会就慢慢地转型成一个更加建设性的社会。百姓的事儿,不给百姓“发球权”,还能给谁呢?(记者李荣)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