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失独家庭”更需精神慰藉

2014年03月06日 11:2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上,著名作家莫言首开金口,变回了那个“会讲故事的人”。他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30多年,确实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长,缓解了资源压力。但是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尤其是有些家庭失独之后,他们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都面临着很大困难。(3月5日《城市晚报》)

  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的艰辛与悲苦,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谢朝华建议,尽快建立和出台合理的国家照顾机制,让大龄失独家庭有一个从日常生活到养老保险完善可靠的保障。这一次,经由莫言之口,失独家庭的生存境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失独”作为不幸的人生变故,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一方面,失独者往往因年龄大而无法进行第二次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彻底破坏;另一方面,经济功能、养老功能的缺失,让失独者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生活无人照料的窘迫。更让人担心的是,失独者通常会逃避社会,拒绝人际交往,自我边缘化。每到合家团圆的时刻,为了避免触景生情,他们往往躲亲避友,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旁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可能刺伤失独父母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当孤独冷淡成为失独父母的修饰性前缀,他们的晚年生活,难言幸福。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和孩子分别是三个角,它是最稳固的结构,也是最脆弱的结构。在市场和社会力量尚未抵达的时候,只有通过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体恤每一个失独家庭,才能体现出国家对个体的温情和制度之爱。

  让失独家庭悲苦的人生多一些光亮和温暖,需要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从经济上讲,要提高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在养老、医疗上的困难;从生活照料上说,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包括社区养老和志愿服务;从精神慰藉来看,公众要走出“污名化”的误区,给予失独父母更多的人文关怀,避免将失独家庭道德化、标签化。

  要消除失独家庭“独自凄凉无人语”的民生悲怆,既需要莫言这样的公众人物为弱势群体鼓与呼,也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毕竟,和所有的老年人一样,失独老人不仅需要物质帮扶,更需要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杨朝清)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