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男孩”21年后见到助学恩人 双手紧握深情相拥

2014年03月14日 09:45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苑海涛(右)与21年前资助的贫困孩子白新民见面。在现场,白新民的奶奶激动不已。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胡清 摄

  21年前,他24岁,刚参加工作,尽管每月只挣200多元钱,自己仍省吃俭用,每月都拿出100元钱资助大山里的孤儿,而这个孤儿当时才读小学5年级,两个人通过希望工程结成了帮扶对子。期间两人只见过一面。昔日的小男孩如今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并曾多次到城里寻找恩人无果。

  近日,在一次去农村走访中,两个人居然意外再次相逢,埋藏在心底20余年的感激之情如今再次被点燃,两个人相拥而泣。昨日,在葫芦岛市建昌县王宝营子乡王宝营子村发生了感人一幕,当两个男子汉跨越21年的沧桑岁月再次相遇,先是双手紧握,继而深情相拥。

  故事的主人公分别叫苑海涛和白新民,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小木匠,如今都已是为人父。

  45岁的苑海涛是一家大型企业工人,从小家庭比较困难,但得到好心人帮助后始终心存感恩。参加工作后,经常参加爱心活动,还建了个爱心组织。

  当日,苑海涛带领爱心团队来到建昌县走访慰问扶贫。当大家走进王宝营子乡安子沟村时,突然触景生情。苑海涛恍惚记得20多年前资助的那个孩子也是王宝营子乡的,如今21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干啥?过得好不好?

  也许是天意,乡民政助理说白新民就居住在乡政府附近不远的王宝营子村,早已娶妻生子,现在日子过得挺红火。

  几分钟后,白新民接到村书记电话,说是当年的恩人苑海涛想见他一面。起初白新民没敢相信,可当电话里传来那久违的声音时,他激动得声音哽咽。“苑叔叔,真是你吗?不是在梦中吧!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当年要是没有您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当两人在村口一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白新民眼含热泪,拉着苑海涛的手始终舍不得放开……

  白新民拉着叔叔的手径直往家里走,一进屋,白新民年过九旬的奶奶就认出了当年资助孙子上学的亲人。“可见到你了,我还以为今生见不到你了?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上,我老太太想你啊!”老人边说话边抹眼泪。

  白新民今年36岁,9年前结婚成家,有个女儿4岁。目前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90岁。

  21年前,白新民父母先后去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境异常困难,无奈只好辍学。

  一个偶然机会,苑海涛在《辽宁日报》上看到了“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资料,其中就有白新民的资料。得知白新民情况,资助从没见面就开始了。每个月,苑海涛都从其200多元工资里拿出100元钱给白新民寄去,资助他上学。这一资助就坚持了5年。期间,苑海涛还专程看望过白新民。

  白新民一直没有忘记恩人,爷爷活着时,爷孙俩曾专门到葫芦岛找过苑海涛。可一直没能见着!

  9年前,白新民娶了媳妇儿,后又生了娃,曾经又到葫芦岛找过苑海涛,依然是失望而归。因时间过去太久,联系方式都已改变。白新民做梦也没想到,20多年后竟然还能再见面。“5年资助我能有50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多亏你了!苑叔叔,我现在的房子是打工赚钱盖起来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白新民边记电话边说:“太高兴了,这回可好了,联系上了,今后我们就跟亲戚一样走动。我是孤儿,您就是我的亲叔叔,过几天我带着老婆孩儿到城里去看您。”

  现如今,两人都还保留着当年相互交往的信件。20多个寒暑过去,尽管信件都已发黄,可双方都舍不得扔。显然他们都已经把信件当成了一段记忆,更把这个故事珍藏在彼此内心深处。(北国网、辽沈晚报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