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预算公开“细节”才是硬骨头

2014年03月25日 08:3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目前,部分省份2014年度预算和“三公”信息正陆续披露,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也将在近期拉开大幕。而目前预、决算公开的实际情况是,“大类”预算、笼统预算、原则性预算公开偏多,欠缺更多具体项目和支出用途的细节。专家建议,不开发布会应网上答疑,公民有知情权。(3月24日《京华时报》)

  亚当·斯密有言,“财政乃庶政之母”。预算决算上的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既是底线要求,也是更高标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预算账目被称为“国家账本”,虽说无法妇孺皆懂,但起码也不能让内行挑刺。今年是我国大规模公开预、决算信息的第六个年头,公开信息正日趋细化,公开部门也覆盖了更多级别的政府部门,只是,预决算和“三公”公开确实存在部分数据口径模糊等顽疾。

  3月18日,财政部还专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公开主体扩展到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并称预决算信息公开是“最有力的反腐措施”。此前,中央预算越来越详尽,而地方预算则成了最大的“硬骨头”和“深水区”,财政部对此发力,也算“有的放矢”。但是,仅凭这份“通知”,能否让地方预算细节纤毫毕现,暂时还有个不小的问号。

  民生关注的热点数据语焉不详,核心关切迟迟“犹抱琵琶半遮面”……少数地方预算不成为糊涂账才是怪事。不少地方在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这般,不过是留下充足的“弹性”空间。

  预算制度要公开透明,首先是依法公开的项目要板上钉钉。尤其是在压缩“三公”支出、简政放权的今天,没有细化的预算公开,扎实有效的公共监督就难以给力起来。眼下,制度设计要求细化到项级科目和具体项目,几乎做到了全面公开;但民众要求的“细化”,是事无巨细、锱铢必较的全透明与全公开,就像开门过日子,柴米油盐笔笔清晰。显然,这就要求大力推进“全口径预算”,及早修订预算法、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

  预算公开,细节见真章。只有真正敢于、善于将细节预算公之于众,财政才会少些暴发户的豪气,多些居家过日子的烟火气。(邓海建)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