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农民14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研制10余种农用机械

2014年03月28日 15:14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秸秆上的事情,让我付出了七年多的心血,投资了一百多万元。没人干的行业才有发展前景。”这是朱建收常说的一句话。3月18日,在西平县新力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正在向客户讲解秸秆制炭技术的朱建收。眼前这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让人很难将他和拥有14项国家发明的农民企业家联系在一起。

  1954年,朱建收出生在西平县朱庄村。1973年,不满20岁的他就带领一支70人的施工队到信阳,承接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在建筑工地上,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朱建收萌发了研制机械的想法。

  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创造,提高劳动效率。1985年,他回到家乡,开始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后利用一个破旧的汽车变速箱制造出一台小型独杆吊机。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手摇,可以轻松地将整袋粮食送上屋顶。第一项发明初试成功,朱建收信心倍增

  经过几年努力,一台专门供农村低层楼房使用的小型动臂式节能起重机研制成功。1994年,朱建收在西平县创建了首家建筑机械厂,专门生产起重机。随后,他相继研制出吊篮动臂式起重机、移动塔吊无线遥控起重机等10多种农用机械,有14项发明相继获得国家专利。

  秸秆制炭油气项目是朱建收费时最长、试验最多,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一项研发。2004年麦收后的一天早晨,被乡亲们焚烧秸秆的浓烟呛醒后,朱建收十分痛心,他决心找到秸秆处理的好办法。

  为此,他自费到全国各地考察,然后回来研究。朱建收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公司近200万元的资金全部被他用在发明上。经过近8年的研发,2011年,朱建收终于成功了。他利用炭化技术工艺把秸秆制成秸秆炭粉,然后制成炭球、活性炭、蚊香等产品。同时,还将秸秆炭化时排放的烟雾收集起来提取可燃气体、木焦油和木醋酸。

  “我发明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乡亲们,把所有可燃烧的废物利用起来,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朱建收说。(记者 黄华 通讯员 田春雨)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