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负面清单缔造新一轮改革开放“南海模式”

2014年03月31日 10:3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用接近3分钟的时间报道了南海“负面清单”改革。南海的“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禁限名单”,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等。

  南海今天的“负面清单”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六个轮子一起转”有异曲同工之妙。30多年前,南海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国有、乡镇、村集体、合资、外资、个体“六个轮子一起转”的经济发展模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著名的“南海模式”。“六个轮子一起转”,说到底就是打破政府的约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来发展经济,让市场发挥更突出的作用——这恰恰是“负面清单”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30多年来,虽然南海的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但像很多地方一样,政府对经济的微观干预依旧可见。比如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批给哪些企业、什么时候批、批多少,政府部门可以自由裁量,这就限制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而“负面清单”推出后,“法无禁止即合法”,减少了政府的直接管制,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负面清单”改革是“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基因延续,两者一脉相承,是不同历史时期南海释放出的重大制度红利,是南海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南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模式,只要不属于“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的领域企业均可进入,这就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将事前监管转向了事中与事后监管,加大了后续监管的难度和压力。当准入门槛降低后,市场主体会更多,市场行为的自由度更大,如果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管配套措施,可能会使“负面清单”改革的红利不能充分释放。但南海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借鉴“负面清单”做法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南海元素,比如在“负面清单”之外,还配套“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并把清单纳入网络审批和监督系统,权力标准化与网络行政相结合,使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清晰。

  然而,“负面清单”改革对南海也提出了挑战。审批事项是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手中的权力,这些权力给部门和个人往往能带来巨大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一些部门常常对下放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抵触,下放和削减的往往是一些无关紧要、利益不大的,而有“含金量”的审批权则牢牢掌控在手中。“负面清单”改革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它变核准制为备案制、变审批为备案管理,能够有效缩小政府部门审批权限,但也严重影响到既得利益,这就呼唤南海的改革更具勇气,呼唤有关部门转变管理思路,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南海“负面清单”改革的意义显然不局限于南海。作为改革明星,南海具有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的意义。近年来,南海一方面输出了众多改革经验,继2012年南海农村改革荣获第一届广东治理创新奖后,2013年南海区的“网络问政改革”又获得第二届广东治理创新奖,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被其他地方借鉴。另一方面,南海还输出了改革价值观——南海经济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改革依旧不停步,永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酣睡,这种改革的追求与勇气值得很多地方警醒。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政策分析师 雷辉)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