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晨报:遏制权力溢出效应方可远离010恐惧

2014年03月31日 13:41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如今骚扰电话满天飞,但对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而言,“010”开头的电话对他们更像一个“魔咒”。一位自称得了“010恐惧症”的地方干部苦笑着告诉记者,骚扰电话不全是“北京来电”,但“010”占据了“大头”,而且近几年还有了变化,以前主要是北京的,现在上海和一些省会城市的电话也多了起来。这些陌生电话的共同特点是“来头很大”,起码打着国家部委下属机构的旗号,有些甚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

  (3月30日《新京报》)

  早在2006年,有媒体就报道了一些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的心声———“010开头的电话我们一般不接”。如今8年过去了,“010恐惧症”仍然普遍存在于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心中,可见时光在流逝、社会在进步,但有一些东西却仍然顽固不化。这“010骚扰电话”就如同魑魅魍魉一般,缠绕着这些人,让这些人无处可逃。

  对于这010骚扰电话,有人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大概有几类,如推销图书、画册等;如邀请企业参加各类高端培训、研讨会等;如自称是新闻单位要做正面有偿新闻或收负面“封口费”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这些骚扰电话都会嫁接给权力机关的名下。于是,这些业务上不见得有多精细、手段上也不见得有多高明的“010骚扰电话”,就总能给人一种“无法拒绝”的态势。

  对公众来说,不少人认为,既然是骚扰电话,那无论其是010开头还是110开头,为何就不能干脆了当地拒绝呢?必须承认,理想总是简单的,而现实总是复杂的。为何那么多人不敢或不愿拒绝?江苏睢宁一位干部坦言:“关键就是很难分辨真假,对我们基层单位或者企业而言,可不想得罪部委办局,万一真是哪个部委的下属机构呢,万一真和哪个领导关系很铁呢?”

  这样的说法,或许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心声。虽然不是每一只狐狸背后都有一只老虎,但的确有狐狸背后有老虎,在真假莫辨的境况下,一些人只好选择“能忍则忍”。

  自然,这样说也不是撇清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的责任。客观来说,一些真假骗子之所以能得手,其实也有多种可能:一是一些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心里“有鬼”,被真假骗子一忽悠,本能地就自我保护,于是宁可被骗也不愿将自己的丑事曝光;另一方面,则是权力的溢出效应过大。众所周知,以联合国等组织的名义进行行骗的,大概只有“真的傻子”才会上当,但若以各部委办局下属机构的名义来行骗,公众便很难分清真假了。

  就此来说,要终结“010恐惧症”,的确需要“对症下药”。一者,则是每一个个体都应充分遵守社会秩序、法律法规,行得端走得正了,半夜就不会怕鬼敲门。二者,则是要遏制权力的溢出效应,约束权力之说早已是陈词滥调,虽有改善的迹象,但仍无完全改观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权力沾边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想分权力一杯粥,于是“010恐惧症”就来了。但显然,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无论是对权力还是对权力的溢出效应,都必须进行约束。如此,让一些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官员远离010恐惧症,才会成为一种可能。(评论员 龙敏飞)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