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西于都祖孙五代接力守护红军军长墓

2014年04月02日 14:26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3月30日一大早,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村民谢检生同往年一样,带着儿子和孙子前往离家不远的一座红军墓地,认真地将墓前的杂草一一拔除,虔诚祭拜,然后添上一坯新土。

  附近的村民说,谢检生及其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这里来看护红军墓,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谢家祖孙五代接力守护一座红军烈士墓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这座红军墓,就像我们家的祖坟。”今年50岁的谢检生看着红军烈士墓,讲述起往事。

  1932年2月,红军在攻打瑞金九堡土围子的顽敌时,28岁的红35军军长邓毅刚被敌人的暗枪打成重伤。战士们匆匆将邓毅刚抬到位于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的红一方面军独立三师医务室急救。然而,邓毅刚最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谢检生的爷爷谢时秧和乡亲们含泪将邓军长就近安葬在一块荒地里。当时,全村人都来给军长送葬,场面十分悲壮。由于部队转移很匆忙,乡亲们只知道牺牲的是位军长,但对军长的其他相关情况一概不知。从那以后,谢时秧便带着家人担当起了红军墓的义务守护责任,每逢清明,都会带着家人前去洒扫祭奠。

  1970年,村民谢南京家要盖房子。石含村人多地少,田更少,大队干部实在没办法,就把邓军长墓前的一块荒地批给谢家盖房子。谢时秧担心墓地安全,就把邓军长墓迁往后山松树林里。

  1984年,后山发生泥石流,村民住房和墓地安全受到威胁。谢家担心军长墓再遭不测,便将墓迁到三蔸树。在谢时秧的带动下,谢南京、谢流发等村民也加入到了祭扫队伍。

  1986年12月,谢时秧老人一病不起,他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孙:“我们是因为有了共产党和红军,才有今天的好日子。今后,你们都要像对待祖坟一样对待红军墓,年年都要去祭扫。”

  近30年来,谢时秧的后辈牢记先人嘱托,一直坚持守护红军墓。1995年,“接力棒”交到了第三代谢检生手上。

  2010年8月15日,湖南省汝城县史志办的同志来石含村寻找军长墓,谢检生这才知道,红军墓里长眠的是红35军军长邓毅刚。邓毅刚军长是湖南省汝城县附城乡邓家村人,190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20岁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并随毛泽东、朱德上了井冈山。担任红35军军长时,他才28岁。邓军长参加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屡建奇功。谢检生和汝城县的来人,一起再次修缮了红军墓,建起祭祀台,栽上了青松翠柏,竖起了刻有“烈士邓毅刚之墓”字样的新碑。

  谢家82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红军墓,在当地传为佳话。宽田乡党委书记钟来福说:“如果没人做这个事,红军军长墓很可能就永远掩埋在黄土荒野中了。小小事情折射出赣南乡亲永世不忘革命先烈,永远跟党走的朴素情怀。”

  随着谢检生年事渐高,他28岁的儿子谢鑫荣慢慢接过了第四代的“接力棒”。刚给红军墓培上新土的谢鑫荣说:“通过爷爷、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祭扫、守护红军墓的传统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父亲现在年纪大了,将来我要接过他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这座红军墓,给后代讲述红军的故事,把这个使命传承下去。”(谢 慧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