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态殡葬青海“遇冷”

2014年04月05日 1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西宁4月5日电 题:生态殡葬青海“遇冷”

  作者 胡贵龙

  “是不切实际,是对逝者的不敬。”

  在广州工作的赵晶5日回西宁祭扫时发现,大片公墓内“死气沉沉”的石碑让每一个祭扫者心情沉重。为此,他试图说服家人今后用树葬、花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安葬亲人,却遭到了长辈的反对,理由便是以上两条。

  “生态殡葬”也称“绿色殡葬”,是将骨灰装在可降解的器皿内,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之中。当亲人们祭扫时看到枝繁叶茂的树木以及盛开的鲜花,多少能获取心灵慰藉,同时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因受世俗观念和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殡葬方式在青海“遇冷”。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自然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一年之中,植被只有在5至10月才会显现生机。”青海省民政厅副处长王军说,青海的花草生长周期较短,大多时间都处于枯萎期,树苗种植后不易成活,通常都是第一年发芽,第二年就干枯,树木成材至少得10年。

  “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的民众多少是为睹物思人,可看到树木枝叶枯黄、花草毫无生机的景象,多少会让亲人心里难受”。王军说,不管把逝者安葬在哪儿,以何种方式安葬,都是为了找一个好的祭奠环境。

  另外,青海离海较远,海葬成本过高,加上多数民众认为只有“落叶归根”才能让逝者安息,也很少被民众所接受。

  对于将骨灰抛洒到江河流域的做法,王军称,青海地处三江源,其境内的河流最终汇入黄河、长江,如果将骨灰抛洒入河流内,虽不会对水质有影响,但多少会让中下游的人有所误解。

  “青海湖是藏族民众心目中的圣湖,我们也不允许将骨灰抛洒到湖中。”王军说,这是对民族信仰的不尊重。

  在青海从事20多年墓地经营的青海福利凤凰山公墓董事长杨秉兴对此也深有感触,“墓地建设初期,我就曾试图推行壁葬(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可20年前修建的300多个壁葬位到现在也没有放满。”

  杨秉兴说,想到部分人难以承受墓地过高的售价,他专门在一座观音雕塑下修建了骨灰安置室,“可没人愿意将骨灰存放于此,还是想让逝者‘入土为安’”。

  “青海省目前尚未有一座公益性墓地。”王军认为若能投资建设公益性墓地,并以此推广生态殡葬,对愿意采用生态殡葬方式的民众免费或发放补贴,“虽然民众接受起来会有一个过程,但这样做有利于保护青海脆弱生态环境,应该去不断尝试”。(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