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火爆 千元一晚VIP病房抢破头

2014年04月15日 09:50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今年4月1日,我省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公立医院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公益性不会变。”改革前后,相关部门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

  但业内也出现了这样的观点:要警惕公立医院通过发展特需服务的方式,来弥补改革后砍去的药价加成的利润。

  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协和和中日友好等医院,每年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上,但仅占医院总床位数6-7%左右的特需病床,其收入却将近一个亿,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特需服务,在我省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如何?它会成为公立医院的“吸金”大户吗?

  现状

  特需病房、门诊价虽高,却供不应求

  前阵子,新妈妈王女士刚在某省级三甲医院生下宝贝儿子,从入院到出院一星期,整个花费2万多元。

  生个孩子怎么这么贵?原来王女士入住的是医院去年新推出的一体化产房,产房内,产床、婴儿床、婴儿抚触台、家属休息的多功能沙发、带温控的抽水马桶、淋浴房等一应俱全,从待产到分娩到产后康复,王女士全在病房内完成。

  “虽然贵,不过条件很好,值得投入,毕竟生孩子就这么一次。关键还是相信公立医院的水平,虽然民营医院也有高端的服务,但总是不放心。”王女士表示,虽然一体化产房价格昂贵,但仍有很多人想托关系入住。

  还有不少患者,直接在医院的官方微信上,呼吁能否增加一体化产房,以便让更多的人享受高端服务。

  两周前,杭州市某三甲医院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位产妇家属要求入住VIP病房(临湖单间,该病房每层楼只有一间,价格为每天500元),由于当时已有产妇住着,护士提议让他们先住普通病房,等第二天前面的病人出院了就帮他们搬进去。没想到产妇家属一下子来了火气,当场把护士打伤。

  和基本医疗服务相比,名医门诊、多学科门诊、VIP病房、一体化产房等特需服务的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高价,需求市场却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除了特需病房,许多特需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如各地医院的名医馆的专家号,不但一号难求,更是许多黄牛看中的秒杀号源。省内某知名的看生长发育的专家号,黄牛给出的价格是300元,而在医院挂出的号子,不过150元。

  “平时的普通专家挂不到号子,当然要去抢名医馆的号子,而且名医馆的环境以及医生看病的时间都比普通门诊时间长,多花点钱我也是愿意的。”市民陈女士,一周前,因为孩子反复感冒发烧,挂不到专家号,直接就挂了名医门诊。虽然接诊的专家表示他们太小题大做,浪费名医号了,但是陈女士表示,没有普通号,多花钱也是愿意的。

  公立医院改革,特需服务不予调价

  4月1日我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对多种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诊疗费等,以体现医生的技术付出。不过有一块价格,改革前后没有变化,即名医的挂号费。

  为什么名医的挂号费没有调整?物价管理部门给出的回复是,名医的挂号费属于特需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所以不予调价。

  记者了解到,不同医院特需服务的项目虽有不同,但跟普通服务相比,共同点是价格高,诊疗环境好,问诊时间更长等。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特需服务起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建国后的干部病房,一类是接待外宾的国际医疗服务部。这两类有着特殊意义的医疗服务,目前在各地医院仍有不同程度保留,同时演化出多种形式的特需服务。

  公立医院最初的定位,应该是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那为什么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有开设特需服务?业内人士表示,其中一项原因,是考虑到为公立医院的营运提供一项资金来源。就像公立医院改革前,各大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上,加成15%后再销售,特需服务也成为公立医院弥补财政不足的一条途径。

  特需服务,会否挤占基本服务空间?

  公立医院是以公益性为主的,这些价高的特需服务,是否会挤占公共服务的资源呢?患者李先生就质疑,公立医院开设特需服务,其评价标准是“钱”,虽然仍供不应求,但跟广大的普通患者相比,仍然是小众的。这也意味着,提供特需服务是以牺牲公共服务为代价的,对广大患者来说并不公平。

  对于这个观点,某三甲医院的医生诉苦道:“我们医生也是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满,除了看专家门诊,还有看普通门诊、做手术、查房、教学,乃至现在还要到基层做医疗支援的援助。看挂号费贵一点的名医门诊都是见缝插针,我们不少名医门诊的时间都是放在双休日的,那是以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的。”

  记者了解到,国家对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有严格的比例限制,特需服务只能占到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10%,但事实上,在各大公立医院,该比例更低。比如省级某三甲医院的一体化产房,只有22间病房,而普通病房全院有1000多间,特需服务占比不过2%。

  “从长远来说,特需服务这块内容终究会交给市场去做的。”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副处长俞新乐说,目前我省的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仅占到各大医院很小的一部分,属于非主流业务,各级公立医院的主要功能还是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纵深

  民营医院,能否顺利接盘特需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将特需服务放到民营医疗机构去,但是目前民营医院能承担起提供特需服务的担子吗?

  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姜乾金教授刚刚受聘于杭州京都医院,将在医院开设“心身医学特需门诊”,姜教授被业内认为是心身医学的开拓者。

  “心身医学是新兴的交叉医学,我之所以选择到民营医院开设门诊,是因为新兴的学科就像一株小树苗,放在小花盆里,可能会长得更好。”姜教授说,和公立医院比起来,民营医院的体制更活,和各个交叉学科的合作会更便利,在心身医学看来,许多疾病和心理问题都是有关系的。

  “民营医院体制比较灵活,在提供特需服务上,要比公立医院更加便利。”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副院长于鲲鹏告诉记者,医院在妇产科上吸收了国际上的不少先进理念,也获得许多80后新手妈妈的认可,但和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供不应求的局面相比,他们还无法达到这样的状况,“人才是主要的问题。”

  “现在连一些退休医生都很难聘到,名专家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主要瓶颈。”某专科民营医院负责人表示,现在不少公立医院都对名专家采取返聘的方法,将名专家养在医院里,让民营医院更加难做。

  而鼓励公立医院医生流动的多点执业制度,虽然我省已于2012年推出,但是选择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的,屈指可数。因为在职专家,如果选择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必须先在第一执业地点盖章,公立医院也许会放人,但却会在职称晋升、课题研究等领域上,给到民营医院执业的医生设置障碍,变相阻碍他们多点执业。

  “民营医院要做好特需服务,除了房子、医疗设备,还要有名专家,而且名专家不应当只是一两个,而是要有多个团队通力合作。”某公立医院负责人表示,患者选择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除了看重名专家,还和公立医院拥有多个学科团队的技术平台有关,一旦医疗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公立医院能够紧急调配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救治。(记者 黄淼君 何丽娜)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