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家庄初步确定大气污染来源 煤烟尘占比最高

2014年04月18日 09:5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4月8日,石家庄世纪公园内280米高的电视塔上,石家庄大气梯度监测站就建在这里。

  9日,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烟气综合治理。石家庄将通过压煤抑尘治理大气污染。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治理雾霾,必须先弄清一个城市的污染源。按照环保部要求,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要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源解析。

  目前,北京已发布了PM2.5源解析数据,而石家庄市环保局近日透露,源解析初步结果已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将在6月底前公布。“初步分析结论”显示,石家庄PM2.5的最大“祸首”来自煤烟尘,PM10中则是扬尘占比最高。

  石家庄机动车尾气污染只占15%

  在石家庄世纪公园内,全国首个由环保监测部门设立的“大气梯度监测站”建在280米高的电视塔上。这里正好处在城市的主风道上,监测站在电视塔的20米、86米、116米、200米四个梯度,分别设立了监测平台,实时自动监测气象五参数以及空气中的PM2.5、PM10、SO2、O3、CO等污染物。

  市环境监测中心气站管理室主任王建国说,一般的监测站只能测近地面3米至15米高度的空气污染物,而梯度监测站却可以捕捉更大范围不同高度的污染物分布状况,了解污染扩散情况。

  目前,石家庄PM2.5源解析初步结果已上报市委市政府。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牛新国透露了一些“初步结论”:石家庄的细颗粒物PM2.5中,煤烟尘是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硫酸盐、硝酸盐、扬尘、建筑水泥尘、有机物等;而在大颗粒物PM10中,比例最高的是扬尘,其次为煤烟尘。

  至于石家庄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牛新国说“无论是PM2.5还是PM10,占比都在15%左右”。记者注意到,这与北京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31.1%大不相同。

  石家庄治污重点是压煤抑尘

  上述数据都表明,石家庄的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要特征。据介绍,像煤炭在石家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石家庄每年耗煤约6000万吨,是北京耗煤量的3倍。

  石家庄环保局局长王华平对此指出,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一是“压煤”,包括削减燃煤、对工业生产进行改造等。二是“抑尘”,治理施工工地的扬尘、渣土车密闭改造等。“争取到2017年,石家庄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33%,到2022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探访

  60年热电厂脱硫升级改造

  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有60年历史的老企业,曾是国家“一五”重点工程之一,现在依然担负着石家庄三分之一的供热任务。

  目前这家热电厂正在进行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升级改造。4月9日,走进厂区,闻不到呛人的煤烟味,也不见灰黑的煤。“我们用的是全封闭储煤罐储煤,就是为了防煤灰和扬尘”,工作人员说。

  新引进的2台200MW双抽供热机组正在机房运行,配套建的4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效率达90%,产生的白烟大部分是水蒸气。每台锅炉还配了电袋复合式除尘器,除尘率达99.95%。

  “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达到每立方200毫克以下,满足今年7月1日起将实行的新排放标准。”华电石热总经理助理李文凯说,改造项目已进入尾声,届时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尘的排放浓度将更低。而为配合改造升级,公司的两台机组已停止运行,这两台机组每小时能发电40万度,经济损失很大,“但相比大气污染治理后的长远效益,我们愿意承受。”

  ■ 相关新闻

  环京津“绿廊”香河开建

  廊坊市的香河,对北京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作为“京津走廊”的香河,四面都与北京和天津接壤,今后将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空气质量。

  香河刘宋镇程官屯村的3000亩千杉园,此前是一片地势低洼的盐碱地,现在已种上了12.5万株水杉,届时将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杉木品种最全的杉树博览园。香河县林业局副局长戴金锋表示,香河全年计划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林木绿化率要提升至41%,其中一个重点就是环北京和天津的“两环”工程。

  “香河与北京和天津接壤的交界线长度为103公里”,戴金锋说,将在这些沿线按每5公里宽的范围,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景观绿化带,造林4万亩,选择60多个树种,与京津绿化水平、生态功能“零梯度”。

  另据了解,规划建设中的京唐城际高铁和密涿高速,将把香河与北京的时间距离缩短至15分钟左右,实现同城一体。目前,香河到北京约有半个小时车程。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