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痴迷保健品 女儿不让买欲喝耗子药

2014年04月22日 08:54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当铺天盖地的养生保健品宣传袭来时,很多一直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会心甘情愿地掏出积蓄购买产品。但老人们的心愿能实现吗?因购买保健品与儿女产生矛盾,每月花费大量资金给自己和儿女造成负担,仍难以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昨日,81岁的刘大爷坦言,自己关注保健养生话题,“有病乱投医”,但他也很无奈,除了相信保健品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老人为什么愿意相信保健品?保健品的背后有哪些陷阱?女儿应该怎样与老人沟通?或许从以下两位老人的经历以及心理专家的解读中,大家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不让买保健品 妈妈就要喝耗子药

  夏女士的妈妈50多岁,以前一直住在吉林的农村,以种地为生。近年,夏女士把父母接到沈阳,同自己一起生活。母亲在农村操劳半生,患有多种疾病,比较严重的是风湿、血管瘤、腺瘤。

  来到城市后,母亲很少出门,喜欢待在家中看电视,她最喜欢的就是某地方卫视的健康热线节目。“里面有很多专家,每天都做讲座,介绍保健品。我妈每天就看这个节目。虽然她才50多岁,但之前一直在农村,很朴实而且很多东西没接触过,她对电视里面讲的东西深信不疑。”夏女士说。

  半年前,母亲开始自己购买电视里推荐的保健品,两种产品搭配着买,一套890元,够吃一个月。母亲一次买三套,可以获得两盒赠品。夏女士说,自从母亲开始购买保健品,家里就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今天是这个专家,明天是那个厂家,都是给我母亲介绍产品的,但唯独没有沈阳本地的人打电话。”

  母亲购买的保健品,主要功效都是调节血脂,并标明不能替代药品。夏女士打电话给产品厂家,“我说我母亲主要是风湿痛,调节血脂的保健品能管风湿吗?对方说:‘你就吃吧,能调节’”。夏女士说,电视节目里介绍,有些常年患病的人,吃了产品之后就健康了,“好像它这个药包治百病的感觉。谁能信啊?可是我妈特别相信!”

  夏女士说母亲以前曾经吃一种保健品,停吃之后就生病了,到中医院调了半年才调好。夏女士多次劝母亲,不要过于相信广告,但母亲却认为夏女士不孝顺。“但是母亲说这个产品跟那个不一样。我说那个专家天天做讲座,哪有时间研究产品,我妈说有厂家专门生产产品。我再劝她,她就说不吃保健品腰疼,我要是不让她买,她就要喝耗子药。”

  母亲每个月买保健品要花1000元左右。因为信不过保健品,夏女士还到医院为母亲开了中药,“这些费用加起来,我觉得自己经济压力有点大,但是现在一点办法没有啊!”

  大爷酷爱保健品 “不信也没办法”

  刘大爷81岁,患糖尿病41年,一直在医院和药店买药控制血糖,“一种药在一段时间之内,效果挺好。然后就得换新药。”2011年,他看到一则关于糖尿病产品的广告。大爷花3900多元,在一个销售点购买了半年的用量,“这个产品主要是降血糖,没说能治愈糖尿病,但我是把它当药来吃,只要能控制住我的血糖,就可以了。”购买产品之后,每个月都有售后人员到大爷家测量血糖,“他的血糖仪上显示,血糖的确降低了,我也觉得效果不错,所以一直坚持服用。”

  2013年售后人员告诉大爷,因为市场上仿冒产品太多,而且价格便宜,厂家决定停止生产这款产品,“他们把工厂从北京迁到了辽宁,又出了一款新产品,比原来的贵一点。”一位姓于的售后人员为大爷带来了新产品,“第一次给我拿了半年的用量,第二次又给我拿了半年的量,好几千块钱,我手里没有现钱,特地跟别人借的钱。姓于这个小伙说,要是如果我感觉没有效果,可以换货,或者交给他转卖。”

  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爷联系不上售后人员了,“他说自己去长春学习,后来电话又停机,还有一次是别人接他的电话,说转告他,但是后来他也没给我回电话。”最近,大爷发现血糖升高很多,“家里还剩七盒产品,我去销售点咨询,还得找售后处理。所以,现在这个产品想换也换不了。”

  刘大爷说除了降血糖的产品,他还一直购买蜂胶、虫草等保健品,“我身体不好,老伴很关心的我的健康,也给我买这些保健品。这些产品可以保护心脑血管,我一直坚持吃,所以现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大爷坦言自己非常关注保健养生方面信息,而且这方面的电视、电台节目以及相关文章也看过很多,“前一阵子,有个专家说老人不适合吃鱼、肉、蛋、牛奶,我就都不吃了,一下瘦了12斤,但这也可能跟血糖升高有关。”

  大爷说自己退休前是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工资足够买药、生活,但因为买各种保健品,每月生活费有些紧张,有时还需要儿女花钱。“儿女也说,这些东西可能是假的。但是没有病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保健品啊。但现在没办法了,都说‘有病乱投医’,这些产品我都试一试,就想能控制住我的病。”

  昨日下午,刘大爷再次打来电话说,已经联系上了售后,“他说有个客服人员怀孕生孩子,所以工作忙一直没照顾上我,但他答应给我换新产品了,那就先这样吧。”

  心理专家:

  劝导应从关心开始

  老人为什么愿意相信保健品广告?心理专家孙波分析说,“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于公开发布的信息很少会提出质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人进入老年后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感,还有孤独感,老人也会有一种从众心理,这些都是导致他们轻信保健品宣传的因素。现在保健品宣传很能抓住他们的心理,经常邀请各种协会、专家以及国外的学者彰显权威性,还会有一些人现身说法,老人会被洗脑,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

  那么,怎样劝说老人呢?孙波说,首先儿女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关心老人、理解老人。“你不能直接告诉他很多保健品宣传的效果是假的,而要让老人感受到你的关心,这样他才能愿意听你说话。然后,你要多举例子,比如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和保健品神话破灭的例子。而且,多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接触大自然,参加团队活动,这样他的视野开阔了,思想也积极乐观了,也就没那么多时间去琢磨保健品了。”

  当心这些

  保健品宣传“陷阱”

  销售人员热情洋溢的笑脸,免费检测,礼品赠送,健康讲座……购买过保健品的老人,这些附加的服务你们享用过吗?其实,在保健品的背后,陷阱不只这些。

  以“免费”挑动:医院的附近,社区里面,甚至走路的时候,老人们可能遇到免费发放小礼品的人,或者免费咨询健康问题的展台,享受“免费”之前,老人们需要先登记,留下自己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从此,老人就会不断接到电话,通知他免费的活动、食物、旅游、体检,而且只要老人参加了这些活动,就给了销售人员机会。

  以“权威”说服:以“专家”、“教授”所做的养生保健讲座,吸引老人的目光,时而还有一些久病卧床的人现身说法,讲述某产品如何治好了他的病,看到这些老人们再难保持冷静。

  以“感情”打动:年轻的推销人员对老人非常尊重、热情、关心,以此来获得老人的好感,把老人哄开心,老人就会更愿意接受销售人员的推销。

  以“病痛”恐吓:用视频、权威数据告诉老人,一些病症的发病率、发病机理、危害,总死亡比例。老人在恐惧中将产品当成“救命稻草”,主动购买。

  以“灵活”免责:很多保健产品的销售团队人员和销售地点经常变动,老人对产品有疑惑,或者想退换产品时,销售点里早已人去楼空。(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刘莹 摄影记者 孙海)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