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苏省农科院培育出国内首个水果包菜 拟明年上市

2014年04月22日 09:34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南京,几乎每家人的餐桌上都出现过包菜,但是你到底能数出多少种包菜,你知道它们究竟有啥口味吗?

  在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藏着全国第二的甘蓝种质资源库,在这里最小的包菜只有一枚硬币大小,最大的包菜则重达6公斤左右,包菜家族也是“肤色”各异,有的黄绿色,有的墨绿色……形状从盆状、圆状、流星状甚至是“葡萄状”,各式各样。

  而近期,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李建斌团队,则培育出了中国首个“水果味”的包菜,这个神秘的大家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记者昨天在江苏省农科院提前尝鲜,这种水果味包菜尝起来脆脆的,略有点甜。

  全国第二

  藏着2000多份包菜的种质资源库

  甘蓝(又称包菜)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它约90%的成分为水,富含维生素C,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排名第三,由于富含维生素K1和维生素U,它又被称为抗癌蔬菜,希腊人和罗马人甚至视包菜为万能药。在中国它也有600万亩的种植面积。

  大多数人对包菜的印象就是耐贮存,但是口感着实一般,略带苦味,有点涩涩的感觉。李建斌说,那是因为包菜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硫苷的次生代谢物,这是包菜口感略苦的原因。

  不过,李建斌说,大多数人对包菜的认识并不全面,江苏省农科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全国各地收集包菜的种质资源,起初的10多份资料来自中国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几十年来,通过基因聚合、杂交分离,江苏省农科院已经建成拥有2000多份包菜的种质资源库,每年有700多份的种质资源在这里进行扩繁,这已是全国第二大的包菜种质资源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国80%的牛心包菜其实都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繁育的。

  一年生吃3500份包菜

  育成中国首个“果味”包菜品种

  说起包菜的口味,在南京,可能没有什么人比李建斌更有发言权,他几乎每年秋季都要生吃数千份左右的包菜,遍尝它们的口味,以便培育出更好吃包菜品种。

  他说,每年农科院都会扩繁700多份资料,专家会首先进行选美,每份资料留下5个样品,这样一来就会有3500份的包菜,李建斌研究员就要遍尝这3500份包菜的口味。

  “这些包菜生吃有的是脆口的,有的嚼上去像是蜡烛一样,有的是苦的,有的就像是青草、有的带着很冲的辣味,唯独清甜味非常少。”李建斌说。

  在现场,李建斌切开了两个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水果包菜,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清香,嚼在嘴里嘎嘣脆,鲜嫩清甜,让人停不了口,不过相比较而言F13001口味更淡一些。

  李建斌告诉记者,这是中国首次培育出自己的水果包菜品种,专家为它们取名为甜味50和甜味55,它们口感很好,填补了国内空白。

  更难得的是,这两种果味包菜还能抗多种病虫害。据了解,目前这两种果味包菜已在淮安、盐城、宿迁、南京等地试验示范种植,如果一切顺利话,那么明年,这两种美味的水果包菜就能与消费者见面。

  最大的包菜:足足6公斤

  就像是个小西瓜

  江苏省农科院包菜种质资源库里的包菜不仅有白绿色、绿色、黄色等,形状也是各异的,李建斌说,一般的包菜大概一公斤一个就差不多了,但是在农科院一款圆包菜达到了6公斤,就像是一个小西瓜。

  最小的包菜:只有7克

  一元硬币大

  包菜世界有巨无霸,同样也有小不点,李建斌说,包菜中比较小的品种,一般都来自“抱子甘蓝”,一株包菜上像是结葡萄一样能结出密密麻麻的长串的小包菜,通常只有15克左右,而最小的只有7克左右,只有一元硬币大小。(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 通讯员 马晓杰)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