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拟禁道路冠名:青石桥不见桥 改不改名引争议

2014年04月23日 09: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网友:保存老成都历史记忆的街道名究竟是该废还是该存

  《成都拟禁止道路“冠名”》追踪

  “青石桥,早就没有了桥。这种情况算不算名不符实?”4月22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成都拟禁止道路“冠名”,引发众多读者线上线下关注。有读者致电本报96111,表示成都有众多街道以桥命名而桥早已不复存在、名不符实,不知道这些街名未来将如何处置?多数读者认为,老地名有老成都的味道。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而本报官方微博也接到网友私信或评论,分成了正反两派对名不符实的以桥命名的街道名废存进行讨论。

  改名派

  桥已不在 何不更名路名要顺应城市变迁

  玉带桥 随城市变迁被拆

  对于成都市民来说,“玉带桥”一定不陌生。作为成都家具市场的发源地,其过去的繁荣程度,可与盐市口相较。随着一批又一批家具店向外转移,这个老牌商圈已显疲态。

  刘先生是玉带桥一间家具店老板,已在此开店数年。当被问及玉带桥的由来时,他笑着摆起手,“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说来也奇怪,这里又没有桥,为啥子要叫玉带桥?”记者走访多家附近商铺发现,没有一人知道玉带桥取名由来。

  “小时候听老一辈就是这样叫的,可能这里以前是有座桥。”一位在玉带桥土生土长的老人猜想,桥估计已是几百年前的建筑了,早就不复存在。这一猜想,记者在56岁的哥黄师傅口中得到证实。

  黄师傅祖辈均生活在玉带桥附近。“古时候,成都堪称东方威尼斯,到处是河。”他说,玉带桥曾经因桥命名,只是随着数百年的城市变迁,桥被拆河被填。不过,他认为,虽然没有了桥,但玉带桥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老成都人的记忆,“每条路都应有自己的灵魂”。

  年轻一点的人,虽感觉黄师傅的话有理,但并不完全赞同。张小姐在玉带桥一个写字楼上班,她认为路名要顺应城市变迁。“每次我说自己在玉带桥上班,别人都不知道,但一说顺城街附近,大家都明白。”张小姐表示,既然玉带桥早已“名存实亡”,何不更名?“越往后走,知道玉带桥的人肯定越少”。

  青石桥只闻传说不见桥

  成都的青石桥街道,分南、北、中三段,位于盐市口附近。关于青石桥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张仪传说依龟迹建成都城,所以成都别名龟化城,当然这只是传说,真实是当时成都城从空中鸟瞰,如大龟。今天成都的街道也非常像壳。唐代为解决成都的饮水问题,挖了一条河穿城而过,这条河叫金水河,金水河上面有8座桥,其中一座桥为了纪念张仪,就命名龟化桥。由于龟化桥是用青石建成,所以老百姓就俗称青石桥。

  如今的青石桥街道,桥已经被拆好多年,这里曾经是成都城内最大的农贸市场,如要做宴席找上好的食材,非青石桥市场不可。不过现在成为海鲜一条街了。住在青石桥新半边街的居民王大爷说:“我在这住了20多年了,年轻的时候倒是听老人们说过这里有座桥,但我从没见过。”

  家住青石桥中街的居民张女士说:“早都没得桥了,改个名字也可以理解。”张女士告诉记者,位于这里的成师附小,之前被人们叫做“青石桥小学”。她认为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变更街道的名称是可以接受的,“变”是为了“便”,将街道的名字变得更有成都本地的特色,也能让道路指向更为准确。

  传承派

  桥虽远去 灵魂仍在老地名承载老成都历史

  “一个个新地名横空出世,而老地名正以惊人速度消失。它们黯然远去的背影,是历史的断裂,更是文化的失落。”市民孙先生观点鲜明,很多老地名从字面看确实已经名不符实,但其承载的历史与情感无可替代。

  孙先生说,成都这座依水而兴的古老城市,与桥有密不可分的缘分。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时全城有塘20余处,桥近200座。全城以桥命名的街道也有四五十条,至今仍留存的有青石桥、通顺桥、玉带桥、桂王桥、十二桥、送仙桥等。“这些地方的桥虽不在了,但关于桥背后的故事依然耐人寻味。”

  网友“zhangshaocheng”是一名老成都,他说,目前成都虽然有很多桥已经不存在了,但仍留在人们心内、口中。例如,成都北门外著名的驷马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却因汉代文豪司马相如曾经乘高车驷马过此桥而得名的(此前叫升仙桥),影响很大,所以这个地名还在使用。

  “zhangshaocheng”表示,再从通惠门向东走,沿途有许多以桥命名的街道,如今大多只有名而无桥。如十二桥街(桥存)、半边桥街(满城水栅压在桥上,占去半边,故名)、青石桥街(古名龟化桥)等。上世纪70年代,金河改作地下人防工程,河上面或建造房屋,或改通道路,桥已不存,而街名依旧。如今看来这些显得特殊的文不对题的街名,却还保存了老成都历史的记忆。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罗琴见习记者殷航实习生张艳娥贾换换

  那些老成都的桥

  新南门桥:“跑警报”跑出来的桥

  锦江大桥往下走是新南门大桥。这里原来既没有桥,也没有路。1939年,为了城内居民在躲避日本鬼子的空袭时便于出城(当时叫“跑警报”),临时在城墙上开了一个口子,增加了新城门,取名复兴门,在城门外的南河上新建的桥也就叫复兴桥。

  人们为了方便,都把复兴门叫新南门,也就把复兴桥叫新南门桥。解放后,在原来的位置扩建了新南门大桥,1997年再一次扩大重修。可能绝大多数成都人都未能注意到,直到今天,在一些成都地图上仍然把这座桥称为复兴桥。

  新南门大桥往下走,是安顺桥。安顺桥重修于清乾隆十一年,原名长虹桥。这里曾是锦江上一处重要的水码头,相当闹热,上下船的旅客不少。巴金从成都走向世界就是在这里上船的。安顺桥还曾是一座长60多米、宽3米多的廊桥,桥上可以遮风避雨。解放后,只剩下一座石板桥,1981年被洪水冲毁后,在原地新建了一座混凝土大桥。3年前,为了开辟城市东面的旅游区,在合江亭下游新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廊桥,名为安顺廊桥,就是沿袭老的安顺廊桥而来。

  九眼桥:本名叫洪济桥

  网友“冷饭团精神领袖”说,九眼桥始建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多次修缮。九眼桥就是有九个桥洞的桥么?“要知道古人不是那么俗的,大家到九眼桥边看看路名就知道。”

  九眼桥旁有条宏济路,而九眼桥本名洪济桥。“古代没有路牌,最后传来传去就传成宏济了。当然,九眼桥还有一个霸道的名字,叫锁江桥。”

  此外,网友“冷饭团精神领袖”还提到了苏坡桥和簇桥的读音。前一个方言应读“梭波桥”,后一个读“锉桥”,而这两个读音来自古音。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