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探索病死猪集中销毁制 一吨可产285公斤有机肥

2014年04月23日 13: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病死猪被送入处理炉内。

  位于成都崇州的无害化处置公司车间内,处理炉采用目前全国最为先进的干法处理方式。

  与任何动物一样,家畜也会生病,特别是在发生疫病,以及春秋季节交替时,抵抗力弱的幼猪死亡率较高。

  去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开始出现大量漂浮死猪,最终打捞数据多达1.3万头。去年6月,双流警方端掉一制售病死猪窝点,查获死猪6吨,涉案的19名嫌疑人于本月全部获刑。而这起案件也成为在最高检和最高法针对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发布相关解释之后,成都破获并宣判的涉案肉量和涉案嫌疑人最多的制贩病死猪肉案件。

  让市民不放心的是,这些家畜死后到底去哪儿了?是不是流入了街边小餐馆?有关部门又如何监管?

  连日来,华西都市报记者先后走访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置场、养殖户、动防中心,还原病死猪去向的“前世今生”,以期揭开长期困扰在消费者心头的谜团。

  A 猪之患

  除了黄浦江“群猪投江”这样的污染事件,更令消费者担心的是,病死猪肉被没有良心的商贩收购,改头换面后再次走上餐桌?

  黄浦江“迷影”上万头死猪离奇漂浮

  去年3月,在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开始出现大量漂浮死猪,截至同年3月10日,上海市农委及松江区相关部门证实,已打捞的死猪数量超过了1.3万头。

  原本应该摆上餐桌的猪,莫名出现在河里,而且数量如此庞大,该事件很快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全国公众的关注。

  经调查这批死猪有不少来自于黄浦江的上游、浙江嘉兴的竹林村内。同时,专家也在部分死猪身上发现了猪圆环病毒。随着媒体关注,另一波游走在法律禁区的商贩也浮出了水面,这些不法商贩专门在生猪养殖较多的村镇,以数十元一头的低价收购病死猪肉。这些问题猪在被屠宰、分割之后,又被制成各种猪肉制品重新进入市场。

  有媒体报道称,死猪被抛进黄浦江,一大原因就是这些收购病死猪肉的商贩此前被打击处理,当地无害化处理池又相对饱和,养猪户便将这些“无处可去”的死猪丢河里了事。

  对话死猪商贩“每斤1元,这个来钱快”

  其实除了“群猪投江”,更令消费者担心的还是病死猪肉被没有良心的商贩收购,改头换面后再次出售。而就在本月10日,成都双流的黄海(化名)、刘鹏(化名)等不法商贩,就因他们的贪欲付出了代价。

  去年6月18日,双流警方接到举报,称在双流县金桥镇金河村存在一个疑似非法的生猪屠宰点。当地民警随即赶到现场,并当场查获了死猪和已经分割的死猪肉共计1440余公斤。随后,警方又在成新蒲快速通道新津县兴义镇路段,将正在运送死猪的黄海父子挡获。车上又查获死猪4340余公斤。前后两处查获的死猪肉共计近6吨。

  根据警方的调查和法院的审理,从2010年开始,韩某等8人在蒲江县等地,以每斤5角到8角的价格从他人手中大量收购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然后他们再以每斤1元的价格将这些问题猪肉卖给黄海。黄则和其父亲、岳父将这些猪肉以每斤1.2元的价格卖给刘鹏。被捕后,刘交代他屠宰分割后的死猪肉大多被销往了重庆等地。

  当华西都市报记者问刘鹏,为何要制贩这些死猪肉时,他说:“家里条件不好,这个来钱快。”而当问及知不知道这些肉的去向,他含含糊糊的支吾:“不晓得,听说拿去做‘鱼饲料’。”

  今年年初开始,双流县人民法院数次开庭审理这起非法收售和加工问题猪肉的案件。4月10日,双流法院认定黄海等19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分别判处这些犯罪分子有期徒刑一年至两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一万到两万元。

  B 猪之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畜家禽的“身后事”是一大难题。如何杜绝病死猪流入市场,又尽可能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成为全国监管者思考的问题。

  以往多就地掩埋 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长期以来,对于病死猪的处理,有两种常用的处理方式:一种为就地挖坑深埋;另一种则是规模化养殖场或公司修建化尸池,对死猪进行处理并制沼气。

  对此,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岳建国坦言,过去普遍使用的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因此不是很理想。“深埋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化尸池也有污染的可能。而且建在养殖场内,还可能导致病源传播。”

  岳建国介绍,为了减少猪死之后,对养殖户带来的损失,避免养殖户“投猪入江”,2012年,国家开始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贴农户80元。

  同时,目前成都生猪养殖者还可以通过参加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方式,在生猪意外死亡时,获得20元-1000元不等的保险赔付(商品猪根据猪只的大小界定,母猪一头赔付1000元),以及还有80元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岳建国说,这些补助加起来,相应地减少了猪只死亡之后农户的损失。因此,目前当农户家中有猪死亡后,第一时间会通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保险公司进行处理,而不会像以往将死猪直接扔掉或卖给不法分子。

  两高司法解释出台 无人敢再制贩死猪

  虽然国家一直严禁制贩病死猪肉,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李女士坦言,以往大多只能罚没病、死猪肉,进行罚款等。处罚力度小,威慑力不大。“面对暴利,一些黑心商人仍会冒险私下贩卖。”

  但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涉及危害食品安全的刑案司法解释出台后,首次明确了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并将制售不合格肉类、农药残留等典型情形,纳入司法解释中。

  “解释出台后,全国都抓了一批人,判了一批人,宣传力度也很大。”李女士明显感到,“量刑”提高之后,震慑力度非常大,如今再没人敢铤而走险。

  病死猪集中销毁制度 成都拟率先实施

  去年底,农业部印发《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将成都邛崃列为试点县(市)。成都以此为契机,正在探索一条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新思路。

  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农委正在制定《成都市病死猪集中无害处理实施方案(试行)》。根据该方案规划,成都区域内的病死猪将不再像以往就地掩埋或者化尸池处理。而是统一交由无害化处置公司进行有效处理。

  根据方案,成都将建立起病死猪“三位一体”的新型处理模式。即当养殖户出现病死猪后,农户将第一时间进行报告,然后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无害化处理监督员、保险理赔人员、无害化处理公司三方到达现场,对病死猪进行登记、理赔以及无害化处理。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已经报批政府,最快有望今年年内正式实施。而以此为基础,成都也将成为全国首个实施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城市。

  C 猪之变

  4月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成都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置场,还原病死猪转变为有机肥料的全过程。

  有专车接送进厂要验明正身

  4月4日上午10点,位于崇州市隆兴镇丰乐村的永新无害化处置有限公司,一辆白色特制的冷藏货车缓缓驶入。如果不是公司空气中弥漫的那一股淡淡油味,人们可能不会知道,这里就是成都现有的三家病死动物处理中心之一。

  货车驶过一道全方位消毒的安全门后,停在一边。崇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4小时驻场官方兽医郑毅,拿出记录本,开始逐一清点装在货箱内的病死生猪。作为政府派驻的执法人员,老郑负责对进厂的每一条死猪进行登记。

  “哪里来的,怎么死的?来了多少,又处理了多少?必须全部登记在册,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定期检查。”郑毅说,对于病死猪的监管和处理,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头等大事。光是运输用的货车,都是耗资20多万特制的,全密封无渗漏。

  进入处理炉4小时熬成有机肥

  在无害化处置公司的监控观察室内,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厂房内干净整洁,整个操作几乎是自动化处理。沿着全自动传输带,一头头病死猪被送入了干法水解的处理炉内。

  副总经理徐亚南告诉记者,处理炉采用目前全国最为先进的干法处理方式,“里面的情况类似于高压锅”。

  通过处理炉持续145度高温和高压,4小时后死猪不见了,炼出的油脂沿着密封管道,冷却后进入了室外的油料储存罐中。而剩下的残渣则通过除臭、发酵、分装等程序,最后变成像土壤一样松软的有机肥料。据介绍:一吨病死生猪(约为20头),可以生产出15公斤的工业油脂,以及285公斤的有机肥。

  “这些产品在市面上的销量极好,几乎都是生产多少,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就买多少。”徐亚南这边还在介绍,来自双流的一家葡萄合作社负责人就来拉有机肥料了。

  各地经验

  广东高州:

  启动政策性育肥猪险

  去年12月27日,广东在高州启动首个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作为配套措施,政策性育肥猪保险也同时破冰启动。受访专家表示,在充分发挥政策性联动机制优势的基础上,也应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开发商业性禽畜养殖保险产品,多管齐下为农户撑起生猪养殖的“保护伞”。

  浙江桐乡:

  利用蝇蛆处理死畜禽

  近日,桐乡市率先探索出利用蝇蛆无害化处理死畜禽的生态化处理新模式,并成立了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中心,成为浙江首个利用蝇蛆处理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厂”。

  该项目生产线采用物理与生物相结合的处理手段,将死猪投入140℃的处理机内密封,经过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五大步骤,将病原性细菌彻底剿灭,之后添加菌种等辅料作为蝇蛆的饲料,通过生物处理收获蝇蛆和有机肥,蝇蛆用来喂鸡及特种水产,有机肥实施还田。记者余行熊浩然摄影杨涛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