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盐业改革的重点是终结暴利

2014年04月23日 15:06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此前国务院已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分析认为,此举或将拉开食盐行业体制改革大幕,各省将出现省级的垄断盐业企业。

  (4月22日《新京报》)

  其实食盐的生产审批权在谁的手中并不重要,甚至专营垄断也不一定非要饱受诟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垄断不等同于暴利,说白了,公众之所以期待食盐行业的改革,希望能够打破专营垄断,背后还是对垄断下暴利的深恶痛绝。

  食盐业在我国,可谓名副其实的政策性垄断,当然政策性垄断并非一个贬义词,而食盐专营也并非我国的专利,西方的美英法等国,甚至包括东亚的日本,都是如此。因为我国碘极度缺乏,出于安全考虑,由国家来进行盐业专营也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可是在立法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盐业公司的垄断权力极度膨胀,其不仅突破了批发环节,而且对上游生产领域和下游零售领域也不断强化控制权,盐业公司俨然已经扩张成为了产供销全行业的垄断。在这种条件下,经销商凭借着垄断地位压低生产上的供货价格,与此同时,尽可能抬高市场销售价格,最终赚取高额差价。

  据报道,目前,市场上食用盐的零售价普遍在2600元/吨,批发价为2200元/吨,大型食品厂可以从省盐业公司以600至700元/吨的价格批发到食用盐,而小型食品厂则必须在当地盐业公司拿货,拿货价近1000元/吨。可以看出,通过专营的食盐,从车间到了市场终端,价格提高了数倍。

  而极度垄断权力的扩张不仅使食盐行业获得了惊人的暴利,而且在暴利的诱惑之下,衍生出来了一个庞大的私盐市场,这不仅会导致官办盐业公司利用权力寻租,为私营者大开方便之门,更为严重的是,私盐的泛滥难以保障碘元素的含量,将危害国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清除权力寻租空间,打破食盐垄断之下的暴利,规范食盐市场的运作才是食盐行业改革的重点。尽管我们现在还很难取消食盐专营制度,但是可以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制度完善,从而终结食盐行业的暴利,比如,可直接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引入适当的竞争;也可借实现政企分开,打破“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局面,减少权力寻租的可操作空间,最终遏制盐业专营下的暴利。(张松超)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