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怎么对待人体现治理水平

2014年04月29日 10:59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山东省和江西省南昌市的户籍管理部门决定,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就可落户,与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脱钩”。而过去,对超生的新生儿上户口,先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到没有户口的人有13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其中大部分是超生而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口。户口对应国民权利和福利,一个人没有户口,社会生活中会遭遇巨大的不便,甚至要背负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其所在的家庭也会承受长期的苦恼。一个国家,没有户口的人口数量过多,还会积累相应的社会问题。

  山东、江西两地的做法并没有普及,新生儿落户与征收社会抚养费“脱钩”,也不等于取消社会抚养费,但这里面有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重要变化。

  不必否认,人口当然不是越多越好。但长期以来,把人口视为包袱和负担的说法并不少见。包袱是物品,负担谁都讨厌,“人”被这样来认识,生命还谈什么宝贵呢?

  这种认识对应的现实是,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一些地方常常走样,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大行其道。究其原因,首先就是认识上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贬低。父母的生育行为哪怕违背计划生育政策,但婴儿没有过错,没有什么要承受的代价。去掉新生儿落户的一些前置条件,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人之为人哪些东西应有、应得的确认。

  人口计生工作以前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说起它,很多基层干部的普遍反应是“难啊”,并且吃力不讨好。然而,一些地方的现实让人看到,“天下第一难”里有巨大的利益。近些年,社会抚养费收了多少,收去干什么了,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因为社会抚养费里有利益。一些地方之所以害怕“一票否决”,不惜用制造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来对待计生问题,也是因为个人前途、政绩里面有利益。新生儿落户与征收社会抚养费“脱钩”,是扭转利益为重、人为轻的不正常排序,改变目的、手段颠倒错乱的关系,让对人的尊重回归其应有的位置,把“人”字写得更大。

  随着国家发展和人口结构本身的变化,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在“坚持系统思维,防止片面理解”中适时调整。这既需要观念牵引,也需要行动证明。真正以人为重、以人为本,哪些东西要丢弃,哪些东西要坚持,哪些东西是陈腐落后,哪些东西是文明进步,就会分明,治理能力就能在分明中彰显。

  让法律制定得更完备、让程序更加公正、让执行更加有力,都是治理能力的体现,但说到底,都是怎么对待人的问题。人有生命,有情感,不是机器、物品,处理跟人相关的问题,是粗暴还是人性化,是无序、偏狭、野蛮还是规范、公正、文明,是对治理能力的根本考验。

  在这个意义上说,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是要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让最深刻的变化体现于人,让最实在的成果惠泽于人,让进步发展的动力蕴藏于人。(肖擎)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