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乐见环评报告不再“藏着掖着”

2014年05月14日 11:23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南京出新规:环评报告“藏着掖着”将严惩》——这条消息令人眼前一亮。

  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要求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日前,南京市环保局就正式实施该《指南》下发通知,要求环保部门收到项目相关环评申请时,在20个工作日内主动发布项目环评信息。而且,由之前仅公示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有专章,扩大为公示全部报告书及报告表项目,环评报告不再“藏着掖着”了。对项目搬迁范围、卫生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所有住户或单位,环评机构要逐个进行调查,被征求意见对象要签字。如果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将按规定严肃处理,还要暂停受理该环评机构环境影响报告编制。

  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出台并实施。这为公众参与环评,把好“环保第一关”,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制度化保障。但多年实践也表明,环评大多数存在走过场现象,所谓“环保第一关”几乎形同虚设。其因之一,就是环评报告透明度不够。环评法虽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公开信息内容和范围没有明确要求,以至环评报告总是“藏着掖着”。看不到环评报告全本,老百姓也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准确判断,当然也就谈不上充分行使监督权。结果,有些污染环境项目就在老百姓家门口悄悄“拔地而起”。环评报告不再“藏着掖着”,弥补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制度缺陷,值得称道。

  云南大理洱海填湖造别墅事件曾轰动全国。大理的洱海闻名中外,“情人湖”曾是洱海自然延伸的港湾,水域面积30余亩,是居民休闲娱乐最佳地。后来,大理市在洱海搞开发建设,把“情人湖”大部分水域填埋,建成了别墅群,给湿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之前,当地人只知要搞排污干渠,根本不知要建别墅群,等到人们发现“情人湖”不见了,纷纷呼吁“还湖于民”,恢复湿地生态,大错已经铸成。由此可见,环评报告越是“藏着掖着”,商业利益侵蚀环境保护就越方便。这类事件也提醒我们,务必以硬性约束推进环评新规落实,使公众参与和监督实实在在,把好“环保第一关”。彻底杜绝环评报告“藏着掖着”现象,就是为公众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市推进社会建设大会上市领导明确提出:群众利益是块试金石,重大决策要做到“三个不出台”:凡是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支持、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政策坚决不出台。落实“生态为基”方针,推进“环保优先”战略,也需要把环评报告公开透明与“三个不出台”结合起来。公众说“不”越管用,监督积极性就越高,效果自然也会越好。(根生)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