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传统村落保护成重点

2014年05月21日 09: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太行山农民周书玉自从开办农家乐后,再也没有出去打工。如今年收入20万元的他,时髦地用“有车有房有存款”来形容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40岁的周书玉是山西平顺县井底村村民。这座偏远山村曾是贫困的代名词,2000年,当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多元时,井底村却只有六七百元。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井底村已成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5480元。

  井底村的确很美——天蓝、水绿、山奇。八百里太行山在平顺境内雄奇险峻;浊漳河流经这里,千姿百态。村中,石头街、石头房、石桌等独具山区民俗风情。2013年,井底村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00多万元。

  “这里山水美、空气清新,特别适合休闲度假。”河南游客王全胜说,这是他第七次来井底村观光,还专门邀请了10多个朋友与他一起来。

  井底村只是中国诸多农村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的一个缩影。2013年中国农家乐多达170多万家,营业收入超过2800亿元,30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一部分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就业,缓解“空巢化”对中国村落的巨大威胁。同时,从旅游经济中获益的农民也能意识到村落文化及保护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山西晋中后沟古村,村民白素珍自从开办农家乐后,年收入增至2万元,但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观念上的转变。“以前觉得破破烂烂的东西没有价值,现在不这样看了,那都是文化的见证。”

  然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重旅游开发,不重视村落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村落为了便于旅游开发,在出让村庄经营权的同时,选择让村民倾巢搬迁,使原有的村落只剩下一堆冷冰冰的“死”建筑。

  后沟古村的经营权被一家旅游公司承保后,每年门票收入中个体老板和当地政府分红87%多,而村子只能分到3万元的承包费。村党支书张春贵表示,这点钱连村里文物保养费也不够。村民们反映每人40元的门票费影响了他们的农家乐收入。

  中国村落保护已十分紧迫。在2000到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自然村减少90万个。据专家估计,中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已不到5000个。

  为加强保护,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已在全国评选出两批1561个价值较高的传统村落,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00多亿元对其进行重点保护。

  “人们去乡村旅游,希望能找到池塘边、榕树下的儿时记忆,体会到鸡犬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勾起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如果村落不在了,这种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就被毁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表示,未来乡村旅游将占到整个旅游大蛋糕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比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保护当地文化,同时不能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全部迁出。“开展旅游一定要明白村落价值。文化保护得越好,传播得越广,来看的人会越多。不能只为了赚钱,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014年,中国计划新增乡村旅游自然村1万个,新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户20万家。(记者王学涛 晏国政)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