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媒体人自杀:媒体人抑郁症高发得想点办法

2014年05月21日 16:17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从4月28日到5月8日的短短10天时间里,媒体人竟有4位自杀离世。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宋斌在办公室自缢;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5月6日,湖南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上吊;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身亡。

  这些走上不归路的媒体人,都是年富力强,工作出色,有的年仅三十几岁,令人扼腕叹息。而他们自杀的原因,又都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有的家属反映逝者生前长期失眠,有的在遗书里就写着“痛、痛、痛”,“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压力巨大……”除此之外,四位离世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全都供职于传统媒体。这就不能说是“偶然”了。

  时下,由于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被逼进入转型期,下行的趋势似乎不可改变。同仁们依然殚精竭虑,但却感到无能为力,前景渺茫。连人民日报副总编也断言“‘报’将永恒,纸或有变”。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的读者、听众急速减少。素来以“无冕之王”自豪的记者、编辑,心情也开始恶化。更为严重的是,受众锐减使广告量下滑,威胁到了同仁的生存。于是,媒体一方面通过提升新闻质量企图挽回颓势,同时加快与新媒体接轨,先后开出网站、微博、微信,以适应受众的需求。这样,传统媒体人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记者、编辑、主任、总编,又要接手快节奏的线上工作,其压力可想而知。更使人难以接受的是,以前“只需一心写好文章”就行了,现在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服务广告主。长期坚守的新闻理想、职业尊严,与“为五斗米折腰”的现实挣扎,这种内心的折磨更加令人痛苦。

  体力的超强消耗与精神的激烈冲撞,使他们的身心压力骤然升级。承受能力到了极限,心理疾病也就难以避免。在传统媒体中,因为压力巨大而抑郁自杀者,当然是少数,但媒体从业者中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的,远不是个别。有的年轻人整天闷闷不乐、少言寡语,有的则脾气暴躁、一触即跳;有的因长期失眠、引发神经过敏,有的因经常处于昏昏欲睡状态,反应迟钝,还有的因此患上了胃肠功能不佳等全身性疾病……《都市快报》副总徐行就分管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部门,传统媒体要上夜班,新媒体则要上早班,再加上传统职业习惯与互联网思维的转换艰难,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种种迹象表明,缓解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安全度过转型期,已是摆在媒体管理者和领导人面前的紧迫课题。《都市快报》总编辑朱建在他的副手离世后写过一个以《伤逝》为题的长微博,最后叹道:“今夜,酷冷难消,泪水难尽,我们都是抑郁症患者……对不起,希望你能收到这分迟到的歉意。”悲怆凄凉的词语,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忧伤。但只是忧伤不够,光是道歉也于事无补,要紧的是如何找到现象背后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媒体人的心理状态,避免英年早逝的悲剧大量发生。

  作为媒体的当家人,得多学点心理学知识,不仅自己能够适时调控情绪,同时还能发现下属的心理变化,适时加以疏导,不让负面情绪在内心郁积。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建立心理咨询这样的机构,让员工的心理问题能及时得到宣泄和调节。在普遍体检已经实行多年之后,是否能建立定期心理检测制度,使心理疾病也能早发现、早治疗。开展心理问题的科普教育,使员工明白心理疾病也是病,也得治疗,抑郁症完全可防、可治,发现持续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思维迟缓等症状,立即就医,让保障心理健康与保证身体健康一样,成为员工的一种习惯。

  诚然,时代前进的步伐不都是欢快的,改革也不相信眼泪。但作为健在的我们特别是管理者,有责任让媒体转型的脚步迈得轻松些,让改革的代价并不总是伴随着血和泪。(张弓)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