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需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2014年06月05日 10:3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见到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季莲时,她正与人商讨如何救治沙尔塔洪患病的事。“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沙尔塔洪的病情。他是国家级项目《玛纳斯》的传承人,他如果哪一天不行了,这个项目的3位传承人就都没有了。”李季莲的话语里透着深深的担忧。

  刚刚去世的居素甫·玛玛依,2013年去世的他的大弟子买买提阿力,加上现在重病缠身的沙尔塔洪,《玛纳斯》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的现状,怎能不让李季莲担心与忧虑?

  其实,这样的状况不是只有《玛纳斯》项目存在,其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相同境遇。《吐鲁番木卡姆》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吐尔逊司马义去世了,《阿依特斯》项目中国家级传承人胡曼别克去世了。“即便是没有去世的一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在年纪均在七十岁以上。我想,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护他们,尽快让他们把所有的技艺传承下去。”李季莲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人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加强了。特别是这些项目成为联合国保护的项目后,受到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重视与热爱,自觉学习传承的人也多了。

  以《玛纳斯》为例,当它还没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项目时,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也在做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毕竟只在本州或本县展开。当它成为国际保护项目后,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了。现在《玛纳斯》项目不仅有国家级的传承人,还有自治区级的传承人,州一级的传承人。每年给予传承人不同的经济补贴,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开展更广泛的传承工作。现在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小学里,《玛纳斯》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的一门课。而活跃在每个县的《玛纳斯》演出队,一年四季也都在进行巡回演出。

  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个概念是2003年开始在新疆被人们认识的。很快,新疆由于多民族及文化艺术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新疆的一个热词,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玛纳斯和麦西来甫相继申遗成功,极大地丰富了新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玛纳斯》项目是新疆最受欢迎的一个非遗项目,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常常有一些国家指名道姓要求我们派《玛纳斯》项目传承人前去演出、展览。最让人痛心的是,居素甫·玛玛依今年刚被评上‘薪火传承人奖’,还没来得及领奖,他就去世了,太令人遗憾了。”李季莲说。

  “这些传承人的去世会不会影响到这些项目的传承呢?”记者问。

  “肯定会有所影响。”李季莲说。虽说这些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现在都开展得很好,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帮助下,保护与传承工作正有序地进行中。“但完整性地传承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李季莲说。

  她举例说,去年他们到吐鲁番调查还有多少人会完整地演唱《吐鲁番木卡姆》时,一开始许多人都说可以全部唱完。但当真正开始录制时,第一部有11人参与演唱,第二部有8人参与,到第三部时,只有3人可以唱完,再后来,则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地唱下来了。

  李季莲说:“就如《玛纳斯》项目,居素甫·玛玛依演唱了23万多行,他的弟子买买提阿力最多也就可以唱十几万行,现在一些接受了传承的人,能唱几万行就已经很难得了。这就是我们担心的完整性传承问题。”

  因为过去这些传承都是靠口口相传,靠个人的记忆力与聪明才智,一旦一位传承人去世了,就意味着这项传承中断了。

  “好在我们的抢救性工作做在了前面。居素甫·玛玛依23万多行的《玛纳斯》演唱我们已经有了文本和录音,后来者可以根据这些文本与录音学唱。《木卡姆》十二个套曲也有录音,才有了今天大家的传承学唱。但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以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都要靠手捧文本来演唱呢?”李季莲担忧地说道。

  还让李季莲担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建立。目前,整个新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人员不到20人,而人才断档情况也十分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只有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它们可是我们不可再生的优秀文化资源呀。”(本报记者 王 瑟)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