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垃圾处理要与社会建设同步

2014年06月11日 13:5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客观地说,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难处也是能够理解的。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了任何形式的垃圾处理,第一步一定是分类回收,否则就难言科学。可我们这里难就难在这第一步,除了政府的某些工作不够到位,公众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其实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从昨天开始到7月4日,广州将组织发动1.1万余人赴番禺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和封场复绿后的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参观,这1万多人包括市四套班子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机关干部、媒体记者、志愿者、高校师生、中学师生、党校学员、街镇村居干部、公安干警、工会主席、家庭妇女、开发商、物管人员等等。看得出,人员的遴选经过了精心筹划,力图囊括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据说每人的花费是80元。

  根据媒体的报道,这次活动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广州市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宣传发动‘万人行’”,缘起于广州准备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老实说刚看到这个消息我是有点惊讶的,为什么呢?因为广州新一轮的垃圾分类从2011年启动,声势不可谓不浩大,领导特别是市长陈建华不可谓不重视、不落力,但实际效果的确难言乐观,按照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兼城管执法局局长危伟汉的说法,广州从垃圾前端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监管的流程仍不成系统,现在准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了?我真的很佩服。此外,既然是“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宣传发动万人行”,为什么不去参观垃圾分类,而是去参观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呢?

  其实,回顾这几年广州的“垃圾”历程,还是能够梳理出很清晰的思维脉络的。危伟汉主任说“希望通过‘万人行’活动,让社会各个阶层都了解,形成社会共识”。什么样的社会共识呢?一言以蔽之:应该就是对垃圾焚烧的共识——希望社会各界打消对垃圾焚烧的种种疑虑,支持政府兴建垃圾焚烧厂——按官方的说法,叫“资源热力电厂”。

  最近这些年,为建垃圾焚烧厂,广州可没少扰攘,不仅本地民众,甚至还惊动了周边一些城市的市民,典型的“邻避效应”一波接一波,至今为止好像还有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定不下来。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邀请媒体记者和志愿者去澳门、台湾等地参观考察,也请了他们和一些市民参观李坑垃圾焚烧厂,记得陈建华市长还说过“不比台湾差”之类的话。这次的“万人行”规模就更大了,希望得到公众认同、理解、支持的力度也更强了。

  真的能够奏效吗?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尚早,还是等“万人行”结束后做个民调比较靠谱。我的感觉是会有一些效果,但要完全形成“共识”,怕没那么容易。原因很简单:台湾日本等地的垃圾焚烧,是建立在充分的垃圾分类基础上的,可回收利用的、有毒的垃圾不会进焚烧厂,这就已经让人放心了一大半。此外严格的企业管理、精密的工艺流程,哪是我们所能及的?至于员工素质、敬业精神、责任伦理什么的,需要更长的时间形成。所以日本的垃圾焚烧厂里可以办幼儿园、餐厅,我们这边只怕照葫芦画瓢也不会有人去。

  客观地说,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难处也是能够理解的。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了任何形式的垃圾处理,第一步一定是分类回收,否则就难言科学。可我们这里难就难在这第一步,除了政府的某些工作不够到位,公众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其实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你制定再合理周密的流程,可是人们根本不去遵守,甚至钻各种空子漏洞,你又奈何?所以我一向的主张是垃圾分类一定要跟公民社会的建设同步。如果我们还是一盘散沙,习惯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高声喧哗随意加塞,完全无视任何规则和他人的存在,这样的群体要搞垃圾分类是难度很大的。而公民社会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通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这种的活动来促进、强化,当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曾德雄)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