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野生绿孔雀数量不足百只 10年内或将消失(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5日 12:24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云南野生动物园一只被隔离饲养的绿孔雀。

  身长能达到2米的绿孔雀雄鸟头顶长着一簇3-5厘米左右的翠绿色羽冠,通体蓝绿色。体后拖着长达一米多的尾上覆羽,这些尾羽是绿孔雀身长的两倍左右,开屏时屏面宽约3米,高达1.5米左右。

  而绿孔雀雌鸟,外貌特征除了没有雄孔雀那样长达1.5米左右的尾屏之外,几乎和雄性绿孔雀无太大差别,这也是绿孔雀和蓝孔雀的一大区别特征。

  绿孔雀的尾羽末梢能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变化出金黄、绿、紫等色的眼状斑,最外面是紫色的椭圆圈,次外圈是黄色圈,中间是翠绿的扇形,上面又有一个蓝黑色的蝶形,圈外还有很多长短不一,呈褐、紫等颜色的细丝。

  绿孔雀 头顶的冠羽呈簇状,脖子特有如鱼鳞状羽毛,且颈部和前胸的羽毛为铜绿色,脸颊处有弧形裸露黄皮肤。

  蓝孔雀 蓝孔雀头顶上的冠羽呈扇状,颈部和前胸的羽毛为蓝绿色,脸部无裸露黄皮肤。

  云南野生动物园饲养的蓝、绿孔雀。(左绿孔雀,右蓝孔雀)摄影:赵永峰

  孔雀是云南的名片,也是云南的“形象代言人”。在孔雀的种群中,绿孔雀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及猎杀,目前云南野生绿孔雀的数量已不足100只。我们在动物园见到的孔雀中,仅有少数几只为人工饲养繁殖的绿孔雀,更多的是国外引进的商品蓝孔雀。对于云南这个曾经的“孔雀之乡”来说,野生绿孔雀现已在云南多个地区绝迹,若再不采取保护措施,10年内,野生绿孔雀或将消失。

  寻觅

  野生绿孔雀 只闻其声不见其身

  刘越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鸟类多样性方向硕士,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鸟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云南野鸟会”)会员。2007年,刘越强在云南某个自然保护区中守候了两个半月。

  当地的老乡对于绿孔雀一点也不陌生,都把孔雀称为老孔雀,“听说我是来找老孔雀的,都纷纷跟我讲述他们在山里干农活,与老孔雀突然相遇的情景。”第一天,刘越强在保护区所长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半山腰的一位老乡家。

  下午4时许,河谷下方传来了绿孔雀特别的叫声。这时,刘越强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扩音器,站在老乡家的屋顶上播放之前录下的绿孔雀的叫声。“我之前想做个试验,播放绿孔雀的叫声,看看野生绿孔雀会不会有回应。”可是,才播放了几声刘越强就发现,野生绿孔雀不再鸣叫——试验算失败。刘越强说,试验准备不充分,因为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野生绿孔雀叫声的录音,只能录下昆明动物园里圈养的绿孔雀的叫声。

  在调查的两个半月里,几乎每天早上6点刘越强就从海拔约2200米的老乡家出发,沿山路走到海拔约600米的河谷寻找绿孔雀的身影或者守候它的叫声。 绿孔雀生活在江河下游的干热河谷中,刘越强通过从老乡那里打听到的关于绿孔雀的消息,在江边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观察。“那段时间正好是绿孔雀的繁殖期,如果地方选得对,每天早晚都能听见雄性绿孔雀求偶的鸣叫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越强发现绿孔雀是一种非常害羞的鸟类。在某一个地方,只要它们受到一点人类的干扰,哪怕一点声音,它们就会迅速离开,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出现在这个地方,这或许是野外观测中难以发现绿孔雀的一大原因。

  两个半月,刘越强走遍了整个自然保护区。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的行为使得当地绿孔雀的栖息环境急剧缩小,仅残存在一个小范围的河谷,也只有在这个小河谷里还能听到它们的叫声,还能见到它们的脚印。“不知这群绿孔雀还能坚持多久。”

  2008年,云南野鸟会的创办者、资深观鸟人士李利伟先生组织鸟类爱好者又去了一次那个自然保护区,但他们也没有见到绿孔雀的身影,甚至没有听到过它们的叫声。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