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50后”到“00后” 中国父子的情感表达走向开放

2014年06月15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老爸节日快乐!祝爸爸身体健康!”“老爸就像大树,现在也是枝繁叶茂。我们也清晰地知道他在慢慢变老,且珍惜。”随着父亲节的到来,百度贴吧关于父亲节的留言板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祝福,而商家也借机打出父亲节的旗号进行各种促销。

  对于这个舶来的但却充满感恩与亲情的节日,中国民众同样给予了极大的热情。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每一代人都会表达对自己父亲的爱,但是表达方式和感受却不尽相同。从“50后”到“00后”,中国人在表达对父爱的方式上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直接。

  “50、60后”:爱在心中口难开

  “我们这一代人,有的已经是四代同堂。上有老,下有两代小。”家住合肥市区的张先生今年已经65岁了。他告诉记者:“平时不管什么节日到了,我们都会提前好几天想着买什么礼物,想想老人现在还缺点啥,都一起买上,到时候去看看老人,给老人做一顿饭菜或者带老人到饭店吃饭。老父亲不愿意和我们一起住,但是因为在一个城市里,所以看望还算是方便。每次我去看我的老父亲,他都特别高兴。张先生说:“我们从来不会对父母说出‘爱你’这样的话,太时髦,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我们不好意思说。父母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我只希望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70、80后”:浓浓的爱与无奈

  与五六十岁的人相比,70、80后现在是社会的主力军。而大部分人因为远离父母,工作的快节奏导致没法经常陪伴他们,也只能通过电话或者快递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了。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常年不在老家。但是我会时常打电话给家里,问候家里的老人。平时也会不定期地给家里寄些东西,工作太忙,有时难免顾不上。”出生于1979年的王先生从安徽农村考到北京上大学,后留在北京一所大学里任教。他说:“有时候把老父亲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没过多久,老人家又会觉得不习惯,只能再送回农村老家。因为不能时时陪伴他们,对于父亲我一直都觉得很愧疚。”王先生认为对于节日本身可以并不太在意,但是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敬爱一直都要有。他表示,他们这一代人虽然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对于情感的表达还是比较羞涩的。

  “90、00后”:爱要大声说出来

  相对于绝大部分已经成家立业的“70、80后”,“90后”的年轻人显得更开放,大多很直接地说出自己对于父母的爱。

  记者在走访时遇到一位11岁的小姑娘。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她说:“我会给爸爸买个礼物,祝爸爸节日快乐,再送给他一个我的吻。我要告诉爸爸我爱他。”

  “我会给爸爸从网上买束花寄回去,附上卡片,写上‘我爱爸爸’。”大一学生刘晓彤告诉记者,“我和老爸的关系非常好,爸爸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是还是很可爱的。我放假回家也会搂着爸爸的脖子撒娇,我希望爸爸永远那么帅。”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不管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对父母的孝敬有着根本的共同点,这也是父亲节在中国能够兴起的原因。而在对父爱的表达方式上,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文化的交流,青年一代会更加直接和开放,而老年人和已经成长的中青年一代会相对保守和传统一些。从“50后”到“00后”,民众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开放,体现了一种代际变化,这也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记者雷欣成 王海鹰)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