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卖面皮要发证” 市场如何能松绑

2014年06月17日 16:3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卖陕西面皮为啥还需要政府培训发证?办一个二级资质木工作业分包公司到底有多难?‘挂证族’的出现反映出创业者哪些无奈?”在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一口气抛出3个问题,引发关于资格、资质去行政化的热议。(6月16日《中国青年报》)

  从业资格、企业资质带上行政审批辔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行业、净化市场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和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优胜劣汰的本质属性日益凸显。在此语境下,政府那只“有形的手”,应该逐渐松开,激发市场更多活力和空间,让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沈市长的三个问号,恰是击中了现行资格、资质行政审批体制的弊端,赢得舆情支持,当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我国现有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38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14大项、100多种子类行业,几乎全都需要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入行开办企业,而不同资质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条件又是五花八门。以宿迁市为例,仅市区运行的资格、资质类项目就有569项,涉及到43个部门、61家行业组织。

  很多资格、资质认证制度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与时代发展脱轨、与市场需求脱节,时至今日,其生命力依然顽强,归根到底,就是存在既得利益。但凡经历过的人都是深有感触:报名收费,培训收费,考试收费,发证收费……一套流程走下来,处处是收费。而很多所谓的培训、认证、考试,说白了就是缴费拿证,走个过场,这就违背了相关制度设立的初衷,也衍生出很多权钱交易的猫腻。

  更有甚者,一些收费项目和审批时间,压得创业人员喘不上气来。资格、资质去行政化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但现实中,70%以上认证属于省级以上的权力,基层很难突破,这也意味着顶层设计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自上而下“减肥”,否则,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沈副市长的三个问号,也是孤独呐喊罢了。(丛晓波)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