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沙产业专家谈“荒漠化”:治理应与人类福祉相连

2014年06月17日 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7日电 题:通讯:沙产业专家内蒙古谈“荒漠化”治理应与人类福祉相连

  作者:乌娅娜

  “内蒙古几个大沙漠的复苏,效果特别好。但是我们要意识到,防治沙漠化,不是单纯的治沙,要把防治荒漠化和提高人类福祉联系起来。”17日,我国著名的荒漠化防治及沙产业专家刘恕教授如是说。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主办的“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专家讲座”在内蒙古召开。

  刘恕,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森林工程学院林业系。中国沙漠及沙漠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既是1978年出席内罗毕联合国国际荒漠化组织缔约国中国代表团专家之一,也是我国沙产业领域最有声望的专家。

  “全球有40%的干旱地区,其中20%已经发生荒漠化。”刘恕说。

  “荒漠化”一词,是在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会议上首次被正式使用。

  此次会议,全球230万人参与准备,93个国家派出代表团,知名专家800多人参加。

  刘恕回忆说:“当年我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之一参加会议,然而当时我们国家对荒漠化治理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我们递交了两份报告,其中就有对内蒙古几个沙漠的调研,但是当时会议组委会对我们报告的评价我至今能够背出来,说‘中国的报告充满魅力的辞藻,对于生态问题只字未提。’”

  正是由于这次大会,中国的专家才开始意识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刘恕介绍,到现在近40年来,全球对于荒漠化的认识和治理方式,有了较为全面的实践探索,现在,应该把荒漠化和人类的福祉这一概念联系起来,应该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荒漠化。

  刘恕分析,除自然原因外,荒漠化的形成源于人类不可持续的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

  记者问及,作为普通民众,能为减少荒漠化做些什么,刘恕教授坦言:“节约。我们要建立全民族的预防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注重的是节约。”

  谈及内蒙古在治理荒漠化的创新实践,刘恕给予了肯定。

  她说:“近十年来发生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的三碳经济创新模式:即碳吸收、碳减排、碳捕捉,以及腾格里的温室农业,都实现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及发展沙产业起到了革命性的示范作用。也攻破了世界荒漠化治理的难题。这些实践证明,我们的探索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旱区的创新发展,我国荒漠化研究治理专家田裕钊教授介绍,温室农业、减少蒸发的膜下水产养殖、微藻养殖、旅游业等是人类逐渐探索出的有效方式。

  两位专家同时借用钱学森先生的话展望,对于荒漠化的治理,“不毛之地会变沃土”。(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