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何时解

2014年06月30日 11:32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当下正是各地老年大学招生旺季。有报道说,杭州市“老年大学”下半年招录新生名额为3000个,预报名累计8105人次,录取比例为2.7:1,有些专业报名人数达到应招人数的10倍以上。如烹饪专业招20人,报名402人;太极养生拳专业招40人,报名439人……学校为了体现公平透明,只得对其中的2/3的班级采取摇号的办法,平均中签率仅为29.77%,比杭州市的民办初中还低(6月14日《都市快报》)。

  到“百度”去看看,全国各地老年大学的招生形势,也是一片紧张。《金陵晚报》报道:家住南京浦口的王阿姨,跑远路连续报名三年也没成功。中广网报道:青岛老年大学报名的日子,不少老人凌晨2点就开始排队。《西海都市报》报道:青海省老年大学舞蹈班40多位学员挤在一间约60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课,学员们跳舞时经常撞到一起。《宁波晚报》发过一张图片,反映的是千余名老人为报名秋天开学的医学保健等专业班,漏夜排队……

  上述报道的发表时间,有今年的,去年的,最早是2010年。这说明,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不仅普遍,而且已经持续了几年,到了需要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

  “一座难求”反映出供需脱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寿命长了,养生理念新了,经济条件允许了,想进老年大学的人大幅度、持续性增加。这几年,各地顺应社会需要,陆续兴办了不少各类老年大学,有些地方老年大学的规模也有可观的扩大,但依然跟不上老年人的需求。

  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加剧了供需矛盾。有的说是老年大学,其实是“老年干部大学”,规定只准进离退休老干部,退休职工、一般市民和农民拒收。有的地方虽然没有绝对不收普通老年市民和农民,但首先满足处级以上退休干部,剩余的名额再向社会开放,数量自然相当有限了。还有不少老年大学,对选学的课程和学制不作限制,同一人同一学期可选读的课程没有上限,同一人还可以连续读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江苏省老年文化大学8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大伯,已经读了22年还不想休学,青岛老年大学有一位女学员在读时间长达27年。

  找出了原因,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大量增加老年大学的数量是最基本的对策。增量不能全靠政府投入,出政策整合社会力量,才能迅速奏效。即使由政府主办,也要调动各级的积极性,省里办,市里办,县里办,街道办,乡里办,社区也可以办。老年大学办到家门口,老人入学更加方便。办学的方式也可以丰富一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开设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广播大学、老年网络大学等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与此同时,对学制和选读课程数量制定一些合理的制度,撤掉一些按学历、按身份、按职务等招生的不合理门槛,让老人们都能平等享受再教育的权利。

  举办老年大学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它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的愿望,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老年人的文明素质,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还有利于开发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知识、技能,为社会发展进步继续做出他们特有的贡献。老年教育本身也是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面对新的社会老龄化趋势,我们应该统筹规划,舍得投入———包括精力和财力,尽快解老人之难,缓社会之急。总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人们,到了古稀之年还要为求一个读书的座位而经年等待、长途奔波、彻夜排队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张 弓)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