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提升从源头防御城市内涝的效果

2014年07月04日 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破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难题,北京市第6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学员就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城市管理、水资源利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撰写了一批理论性、应用性兼备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的对策思路。本刊从中选编了12篇刊发,以飨读者。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雨洪收集、提升泵站能力、形成科学防洪体系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为代表的源头减排的国际经验,在河道、管道、调蓄设施多管齐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绿地和景观空间,采用源头的渗、滞、蓄等措施,恢复城市“吸纳”、“积存”、“排放”雨水的海绵功能,消减径流总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美国的“最佳管理实践”、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新西兰的“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等等,实质都是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内涵,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以源头控制为主导、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体系。

  近些年,我们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合理利用绿地和景观空间,强化雨水的渗滞蓄,把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一、加强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在各层次规划中应充分体现低影响开发理念。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加强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目标和内容,确定规划区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分解并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另外,要加强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制定,2012年制定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对建设雨水渗滞蓄等源头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从总体角度考虑,还应加强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明确管理机制、责任主体。

  二、加强建设与实施的统筹。应注意协调好市政、道路、园林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在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中,应明确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布局和任务;在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中,应在满足道路通行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道路绿化带、路面透水铺装,以及周边绿地空间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充分承接道路雨水,提高道路径流的控制能力;在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调蓄的要求。同时,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的监管,将监管内容延伸到雨水渗滞蓄等源头控制设施。

  三、加强实施条件的保障。应建立雨水排放许可制度,对新开发区、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开发后径流外排流量不大于开发前”进行排放许可控制;对旧城区,采用“有限控制的排放许可”政策。建立补偿激励政策,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同时通过专项基金、排放收费减免、政府补贴等手段,建立补偿激励政策。完善信息化平台,协调水务、排水、道路、园林等部门,建设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对排水防涝工作的支撑,强化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机制、处置能力。

  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河道、管道、调蓄设施多管齐下的前提下,加强源头控制,强化规划、市政、道路、园林等部门的配合,发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源头减排作用,才能恢复城市“吸纳”、“积存”、“排放”雨水的海绵功能,将城市建设融入自然,回归自然,提升城市内涝防御的科学水平。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