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男生下跪向富豪借钱治病:点名式慈善要不得

2014年07月04日 09: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有媒体报道,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4岁的大学生莫向松身患白血病,为了筹得骨髓移植的费用,小莫带领十几名同学在成都新希望大厦前下跪,想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元。一跪之下,舆论哗然。

  同情者说,为了治病不惜下跪,小伙子一定是走投无路了;质疑者说,人家企业家又不欠你,这不是逼人家拿钱吗?

  24岁,本该蓬勃绽放的年纪,生命却面临中断的风险,求生的本能下,不顾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悯;然而,求生的欲望并不是肆意而为的理由,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进行强迫式慈善,并不合适。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正义和爱心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慈善的基础是自愿,强迫式慈善的本质是一种掠夺,是对公民合法财产的自由支配权和拥有权的一种侵害。而像莫同学这种点名式慈善,也会给求助对象施加无形压力。捐吧,以后有困难的都照方抓药,怎么办?这不是企业的义务;不捐吧,人家都得绝症了,都给你跪下了,舆论压力、道德压力全部袭来,“冷血企业家”的帽子弄不好就得扣头上。

  慈善的光辉在自觉,是施予者发自道德内省的一种高尚行为。施予发生时,困难者得到救助,施予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如果是在强迫的情境下进行,捐献者既无内省,也无主动的发心,净化难以实现,高尚也无从谈起。这样的事多了,对慈善热情是很大的伤害,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阻碍。

  近年来,有大妈捧着募捐箱,往公共场所一站,拦着谁谁就得掏钱,不掏钱一顿数落。尽管目的是为了支援灾区,但方式遭到慈善界人士的诟病,原因也在于此。

  再看莫向松的行为,先是脱光“晒”死癌细胞,后是下跪要钱,除了求生的渴望外,似乎还可以看出一种倾向:通过“行为艺术”,引发公共关注,实现有钱救命。如果这样,也是一种提醒:正常的救济路径,是否畅通给力?年轻的生命,能否更有理性、更有尊严地得到帮助,而不必乞灵于公共轰动? 雅 婷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